中读

2.2 萨特 | 为何萨特依然吸引我们?

作者:杜小真

2020-07-12·阅读时长10分钟

44743人看过
人的“存在”是法国哲学家萨特一辈子都在追问的问题,经历了二战的他,在感受了难以用语言描述的苦难之后,他没有像过去的哲学家那样继续传统地抽象思辨,而是从更个人的角度,思考“存在”的问题,思考人如何在那样的境遇之中更好地“存在”。他的那些有关于人生、存在、生命意义问题的讨论,如今依然是大家面临的永恒的话题。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退休教授杜小真老师,杜老师早年留学法国,萨特同样也是她的思想启蒙,她将为我们讲述萨特为何吸引我们,他关于人生“存在与虚无”的发问,背后包含了怎样的复杂性。

2.2 萨特 | 为什么萨特在今天依然流行?

38.5MB
00:0028:03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杜小真,欢迎和我一起走进20世纪十大思想家。我是北京大学退休教授,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思想家萨特。

这一讲的第一节,我要讲讲,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讲萨特。

“传统形而上学时代”的最后一位哲学家

萨特被福柯称为“传统形而上学时代”的最后一位哲学家。自1980年萨特去世之后 ,一个时代似乎结束了,曾经让萨特及其存在主义成为思想时尚的巴黎知识界,好像也有一种趋向,似乎在努力忘记萨特。他们对萨特“过于强烈的笛卡尔色彩”和“过左的政治态度”,表示了越来越强烈的不满和指责。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年6月21日-1980年4月15日)

所以,我想从亨利·列维Henri Levy说起,一个萨特曾经的学生,而且是1968年“五月风暴”的积极参与者、领军人物,也是一个学者,亨利·列维在纪念萨特逝世二十周年时写过一本书《世纪的萨特》(Sartre du Siecle, Grasset, 2000,中译本,闫素伟译,商务出版社,2005),我想从这本书说起。

亨利·列维在书中谈到,在东欧解体的1989年,一位德国老人拿出一本萨特的小说《理智之年》,给他看萨特扉页上的题词:“赠能够把他的自由变成欲望的自由的哈姆莱”;亨利·列维还谈到另一件事:1993年在塞拉热窝的战火中,一些大学老师决定留在沦陷的首都,每星期三的晚上都会从各方冒险来到地窖,一页一页地阅读萨特的著作《辨证理性批判》。亨利·列维说,在这些炮火中、墓穴中学习的萨特的真正信徒,他们读萨特的书的目的,是为了真正的 “存在”,是要显示自己的存在,而且要说明他们是“存在”着。所以“存在”的问题是萨特整个一生都在探索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下面要谈的很多问题,实际上都是围绕“存在”这个概念。

所以,我为什么要提到亨利·列维,是因为由此他提出了两个问题:1、为什么一部作品既能成为斯大林分子的信经,又同时成为真正的抵抗分子的必读书? 2、为什么在作者逝世10年、20年……之后,他的作品还会引起那么多不同的反应和争论?

这两个问题的提出,距今又过了二十年,对于萨特的评论和争议并没有像如通常情况下,随着作者的死亡就能够结束生前的喧嚣,相反,萨特的影响始终没有消失,而面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会越来越深入,而且越来越多的不同答案,也说明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时间的流逝,不可能让大家遗忘这个世纪伟人,无论喜欢与否,都不能否认他在二十世纪思想界的影响。即使是仇恨他的人,也不可能不关注他。所以亨利·列维说:在法国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之地位相比,那就是戴高乐将军。

法国戴高乐将军

而那些至今还在猛烈地抨击萨特的评论者,他们重复对萨特的批评,有的甚至是攻击,但是已经证明萨特具有的长久生命力。所以有人说,这么多的评论,这么多的批评,当然也有这么多的赞扬,都可以说明一个问题:都是向萨特回归的一种类型、一种方式。有一位哲学家写了一本书叫《告别萨特》,在2005年写的。这本书对萨特持批判的特堵,但是这恰恰说明他没有、或无法与萨特告别,因为到了2005还在重新写萨特。所以探讨哲学家的萨特,远远超过了他在哲学领域的独特贡献。今天我们讲萨特,从哲学观点看,还是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现在要再说萨特,再感受萨特,实际上原因有几个:

1、哲学家的萨特决定了其他身份的萨特

首先,萨特有很多可说的,但是有一点,特别重要,哲学家的萨特其实决定了其他身份的萨特。特别要指出,在萨特这里,哲学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萨特是他的时代中唯一集所有类型为一身的伟大人物。但是,我们认为萨特首要的身份是哲学家,他的贡献首先在于哲学。

这是评价萨特的出发点,也是评价萨特的核心所在。为什么这样提出问题,是因为长期以来,评论界存在着两个萨特的形象:一个是法国20世纪现象学运动的代表人物、哲学家萨特,他致力于建立存在论的体系,掌握和超越前人的各种成就;另一个则是打上了战争印记、要把道德具体化、要介入到社会和政治的各种活动中去,而且还要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精神分析具体化,在此之外,他还是集哲学家、作家、戏剧家、政治、文学艺术评论家等为一身的萨特。

很长一段时间里,后一个萨特更加为世人了解、称道或评论。在萨特逝世多年之后,西方思想界越来越多地注重萨特哲学本身,以及萨特在法国当代哲学、特别是现象学运动内部的重要作用和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萨特思想的起点和初衷,需要从他的哲学思想起源,从他最初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解读出发,来分析他的哲学思想,以理解他的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萨特的著作为什么称得上“经典”,为什么他称得上是“经典思想家”。

所以,结论是,萨特的哲学是他的生活方式,前一个萨特决定了后一个萨特。

2、继承与批判:一个伟大的批判者

第二点,关系到萨特的继承和批判。在大家的心目中,萨特的形象是一个很伟大的批判者,他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建立在对各种传统的批判上。不过,国内对于萨特的评论,更多是他的批判。但是另一点,对于他对传统的承继关注不够。萨特的哲学起点,实际上是对现象学,尤其是德国现象学传统进行的解读,而且还是对德国非常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也进行了存在主义或者存在论和人道主义的解读。

思想家海德格尔

所以,这一点,和萨特那个时代,他最初接触这些东西的时候,和他当时受到了法国新黑格尔主义派的影响有关,这个派里的大部分成员是从俄国、东欧流亡到法国来的很出现的知识分子,他们把黑格尔的思想传到法国,尤其是他们对黑格尔的思想,进行了人道主义的解读。而且,把人道主义和人的存在联系起来,这种人道主义倾向影响了整整一代人,萨特这一代人。所以也决定了他们那一代人对于德国哲学的接受角度。

另外一个比较值得注意的传统,就是在萨特在自己的研究中,有受法国新康德主义、法国认识论等科学哲学倾向的影响。

 3、用异于哲学的东西展示哲学

第三点,就是刚才谈到的,他用异于哲学的东西来展示哲学。这是萨特非常独特的思想方式和陈述的方式。这是萨特很吸引人的地方,这也是直至今日,人们还要与萨特相遇的深层原因,他最深层的言语,为什么老能碰见他?因为他很独特。

2005年,萨特百年诞辰,总部在巴黎的国际哲学学会专门出了一个关于萨特思想的专辑,它的题目就是Satre contre Satre(《萨特反萨特》)。这本专辑的前言里,有一段话:“萨特的贡献在他的哲学之外。他把哲学至于哲学本身之外,置于大街、咖啡馆,而不是大学之中,置于人民的历史,而不是置于永恒的教诲之中;他把哲学置于社会政治、而不是个体意识的秘密之中;置于小说和戏剧、而不是枯燥的专家的论著之中;置于介入的报刊、而不是清谈的沙龙之中……萨特为每个人都开启了哲学的权利,在1950-1970年间的许多人——在世界各地并且在不同领域,都获取了这种权利”。这也是萨特始终让人难忘的地方,他的哲学实际上,是要把哲学的权利给每一个人,不光是在法国本地,而是在世界各地。

《存在与虚无》,(法) 萨特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09月出版

萨特之所以如此引人注意,是因为很难用存粹的理论上的意义来评价他。所以萨特著名的著作《存在与虚无》,在纪念它问世50周年的时候,法国巴黎索尔本大学哲学系主任,著名哲学家阿兰.雷诺写了一本书《萨特,最后一位哲学家》,他之所以叫他最后一位哲学家,是因为他认为:“五十年过去了,还没有出一个新的哲学家!”。他的理由就在于,在法国,在萨特以后,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具有他那样的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像他那样执着地追求用自己的哲学思想“介入”到人生、“介入”到世界之中。你可能没有读过他的书,但是你说的话会和他说的话一样,由相同的意思,你读他的文字过程中,很多人都会时而会心一笑,时而又会感慨万分、扼腕叹息。

所以我们可以很快地归纳几点:

新启蒙的思想家

1)萨特首先是一个哲学家,尤其在法国现象学运动当中,他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而且他对德国哲学向法国传播,而改变法国哲学的面貌,他起了主要的重要作用。可能大家知道萨特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影响更多一点,但这也就是一种体现,他以哲学家的身份介入了文学。谈到法国文学、谈到二战前后的时候,都会说到法国的“介入文学”,所以萨特代表了法国“介入文学”的最初形象,他阐述了深刻的哲理,而他的思想也由于“介入”文学形象而变得生动、具体。对于伏尔泰启蒙时期的文学,既是是一种断裂,又是一种继承,当然有人也把他称为新启蒙的思想家。

思想家伏尔泰

所以有些人做过总结,这种在文学中表达哲学的萨特式的热情,以及对这种热情的始终坚持,体现了对于黑格尔——不是说黑格尔的任何具体观念,而是说对于黑格尔所占据所代表的哲学权威地位的挑战。回过头来说,这样一种挑战和坚持,是一种哲学态度。

作家应该书写他的时代:“知识分子的良心”

2)第二点,作为作家的萨特,他认为作家应该书写他的时代,但这并不说明他的一种单纯的身份,而是说他虽然是一个作家,但首先是一个哲学家。很有意思的是,他对于文学的看法,措辞有些怪,他说文学应该像水果,必须很新鲜,所以在当下产生其效应的时候,你应该马上就可以吃。所以,真正的文学应该是即时消费的,因为文学不是政治术语,文学不应该成为不朽文本的思想,文学有“即时性”,从而反对“事后性”,拿事后的观点和以后的理论来解释以前的,已经成为过去的作品,萨特觉得不应该这样。

当然要说到他在社会政治活动和理论实践方面的贡献和影响,也是非常可观的。他有大量评论性的文章,还有对于各种各样活动的积极参与,有人开玩笑说,萨特是参加各种集会和游行,并且在各种文件声明上签字最多的哲学家。当然这也代表了,他们那一代人对于政治的关心,和对于他们认为不正确、非正义的事件的愤怒。所以,他是法国人里面少有的实践自己信仰的人,而且是真正实践信仰的人,就是说,自己信仰什么,就实践什么,做什么,这一点是非常令人钦佩的。因此,称他为“知识分子的良心”,是非常贴切的,而这个“良心”正好就是萨特哲学,从现象学获得的领悟,实际上这个“良心”就是意识conscience。这样一种解释,都跟他的哲学有关系的,是他对自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以来的,各种对“意识”的评论和解释进行反思的结果。所以,他成为了那一代法国知识分子的不可或缺的代表人物。

一个不断挑战的战士

3)第三点,我们今天要谈论,因为萨特确实是一个战士,一个不断挑战的战士,或者说一个现代的战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他与他的战友们一起创办了《现代》杂志,很有名,这个哲学杂志名字实际上是与戏剧表演大师卓别林的一部电影《摩登时代》同名的,所以这个定名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所以,萨特和他的这批战友是在向历史发出挑战。

卓别林《摩登时代》

在20世纪20、30年代,他们怀有的美好愿望破灭之后,面对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留下的废墟,就要用今天的名义质疑昨天的历史。这里有一点要提出,这种反叛行为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不是对个人遭际的控诉,而是对一种意识的反叛。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知道,萨特出生在一个优越的家庭,因此他对社会的思考,完全出于纯粹的良知。当然,由于这种理想主义后来也导致他的一些错误判断和错误行动,但是无论如何,这种单纯从良知出发进行反思、挑战历史的思想实践,非常难能可贵。这体现了一种哲学态度,或者哲学性的勇气。

对人的非凡激情

4)第四点,就是萨特最吸引人、最让人感动的地方,就是他有对人的非凡的激情。所以他对很多书和思想的学习,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这是因为,他对于人的一切都怀有非常激烈的感情,这也使得他对自己思想中最核心的概念——自由,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分析和论述。

经历了这么多世纪,这么多先哲的思考之后,真正人的自由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直至今日,许多以人的名义而实施的非人的行为还在不断发生,而且以自由为名的“伪自由”也比比皆是,其实是一种假自由。什么是真正的人的自由?真正的对人的尊重?这是萨特终其一生所要探索的东西。当然萨特对人的激情反思并没有完结,仍待穷尽。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人都认为,对于萨特已经讲得够多了,我们为什么还要讲述他。我们讲述萨特,不仅仅是讲一个纯粹的哲学家,也不仅仅是讲所谓的存在主义,而是通过这种讲述,通过对他的形象,他的思想,他的声誉的回顾,体会和思考有关人的思维方式的曲折而多难的历程。而且这种讲述和回顾,都会让萨特那一代人,那一代法国人及后人,甚至还有受他影响的其他国家的许多人,其中也包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人,包括已经走过几十年改革历程的中国人,今天一想起来就会感慨万千,因为这些都是对历史,同样也是对这几代人经历的真实历史的记录,记载着时代的脚步,也记载许多个人的心路。

所以回顾萨特,其实就是回顾一种真正的哲学思考。

本节内容就到这里,本节音频涉及的内容可到文稿中查看,下一节我们要为大家介绍萨特意识哲学的启蒙:哲学何用?

一起跟随思想家

回望20世纪

文章作者

杜小真

发表文章6篇 获得38个推荐 粉丝212人

北京大学哲学系退休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和思想家一起漫步

20世纪留给我们的10种远见

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9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