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南塘浜路的日子

作者:爱乐

2022-09-16·阅读时长4分钟

78人看过

文·陈昊然

南塘浜路是上海市黄浦区(以前属于卢湾区)的一条不起眼的小路,每每和别人说起它,人们大都会木然的看着你,但若是补上一句“就在打浦桥日月光附近”,大家便一下子舒展开来,或频频点头或微微一笑的给到你一个温暖的回应。 

上海老年大学·音乐欣赏班

我与南塘浜路本没有任何交集,但因为那里的一所学校——上海老年大学,我才有机会踏上它。在那段日子里,我几乎每周三都要走它两遍,第一遍是为了去老年大学给老年爱乐者上课,第二遍是下课回宿舍补觉。

我第一次去上海老年大学是给小赵老师代课,你可曾想象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给一群老年人上课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上课前我还十分忐忑,可之后我便萌发了想要留下来的念头。那日的情景,至今我还记忆犹新,那天呀,我讲的是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虽然只是临时的代一次课,我也准备了很长时间。那次课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年同学们的那股认真劲儿,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支支不停记写的笔,背后是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老年同学们的那种精神面貌和求知状态不是打动了我,而是深深的震撼了我,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叫“少年感”的东西——积极、专注和强烈的好奇心,这些反倒是一些青年学子所缺失的……

那次后,我便厚着脸皮跟小赵老师毛遂自荐,希望能接他的班……当然后来我也如愿了。小赵老师是谁?在这里不妨给大家介绍一下,小赵老师是我的学长,也是我的伯乐,我能去南塘浜路的上海老年大学教课多亏了他的引荐,我很感谢他!

“亚历山大”的小陈老师

我教的音乐欣赏班不是学历班,同学们都不是为毕业而来的,大家就是单纯的喜欢听音乐,并且有进一步了解音乐的欲望,方才相聚于此。所以每学期我所面对的大都是熟悉的“老面孔”,正因为如此,我是没办法吃“老本”(拿着上学期的PPT再讲一遍)的,每周都必须有“新货”(新课程)上架。甚至我有几次因为要准备老年大学的课而来不及完成专业课的作业,在师门专业课的汇报上,以老年大学备课的材料来“暗度陈仓”,那自然也没少挨导师的骂……

一个学期下来,跟几位同学“混”的有点熟了,从他们的口中才得知我的前辈们是多么的优秀,一个个在业界响当当的名字(现在有的是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有的甚至已是教授了)让我这个后继者不由的感到“亚历山大”。在这方面,我和勃拉姆斯比较容易有共鸣,面对自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等几代人积淀而成的如此丰厚的德奥交响曲遗产,要将交响曲这一体裁向前再推进一步是何等之艰难呀(扯远了)。所以呀,听过那么多“大咖”课的他们自然会对新来的小老师多少有些要求,我曾听说有一位老师被邀请来讲了几次,但好像不是太对同学们的“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在我看来,上述的种种对我来说既是一个巨大挑战又是一个绝佳的锻炼机会——不论是在业务能力、讲授方式还是与老年朋友的沟通上。所以,从入职的那天起,对于老年大学的教学工作,我一刻也不敢怠慢。

谁是学生?谁是老师?

记得一位同学曾跟我说:“小陈老师,你是不知道啊,咱们班可是‘藏龙卧虎’呀”。一开始我也没太在意,后来在上课的过程中就逐渐发现班上的很多学生都是资深的音乐爱好者。他们不仅长年在老年大学音乐欣赏班听课,而且热衷于现场观演,在沪上的各大音乐演出场所常常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听音乐会、看歌剧已成了他们老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有喜欢的作曲家、指挥家、乐团,对音乐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中有一位同学很喜欢听马勒,那个时候我对马勒的作品知之甚少,几乎是个“白丁”,课后他常常与我“交流”(实际上是教我),他给我推荐了伯恩斯坦、迈克尔 · 蒂尔森 · 托马斯指挥的马勒交响曲,还有一些马勒的纪录片。在这“交流”的过程中,一个真正有品位的音乐爱好者的形象逐渐清晰的向我显现了:对好作品敏锐的洞察力,对优秀诠释者的批判性选择,对音响、音质近乎严苛的挑剔以及对年青爱乐人的无私教诲。这种种的品质使我对“音乐爱好者”这几个字眼愈加的肃然起敬。

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他们渐渐为我打开了音乐学院之外,学音乐的另一扇门,即跳出那个自以为是的“小圈圈”,把自己置于一个“他者”的位置,去反思“我们”的一些习以为常,于是一个看似很大但又很迫切的问题在我脑海中浮现:伟大的古典音乐作品(经典音乐)它对于音乐史和极少数的音乐研究者的意义是什么?它对于爱乐者、对于普通人、对于人的意义又是什么?显然它对此二者的意义是不同的,就如同“音乐学”和“学音乐”真的是两码子事儿一样。

面对一群这样的“学生”,谁是老师,谁是学生?这已经不是教学相长的问题了,简直是师生身份的互换,老年同学们听音乐的年限也许比我的岁数还长,每周一次的音乐欣赏课,更像是一场专门为我组织的每周汇报,我是学生,面对的都是听赏经验丰富的“博导”。所以真心感谢小赵老师带我“入坑”,真心感谢上海老年大学音乐欣赏班这个集体给予我的锻炼、帮助、鼓励和包容。 

最后的话

在音乐的神奇魔力下,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和一群热爱文艺的“老顽童”竟成了忘年交,这不可谓不是一种奇妙的缘分。其实人生和音乐挺像的,都是一个时间段,它或长或短,但都有始有终。当我们人生的进度条渐渐移向另一个端点的时候,是否也会对这个世间的种种美好倍加珍惜……

南塘浜路的日子淡淡地结束在一个雨天,我上完课,最后一次踏上了南塘浜路,至今也没有回来过。

上海市黄浦区打浦桥日月光附近有条名不见经传的小路,你不会记得我,但我不曾忘记你,因为每周三的那个下午,有一群可爱的爷爷奶奶们,等着我来分享好音乐。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爱乐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157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