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晓
02-26·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911个字,产生6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2025年第9期《我要在现场:三小时的情感共同体》的发稿编辑陈晓,我们这一期杂志主要聚焦的,是这两年比较火爆的演唱会文化现象。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期杂志来了解演唱会到底是什么,以及这两年”逢开必爆”“一票难求”的演唱会现象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我们观察到,从2023年开始直到2024年全年,出现了一个演唱会的高潮,大型演唱会的数量越来越多。2024年全国演唱会总票房达到了179亿,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票房数据。我们在讨论选题时觉得,这种火爆的原因与前几年的疫情有一定关系,是疫情之后的报复性消费所导致的,而在采访过程中,一些专业人士也给了我们更为具体的解释。
首先当然是疫情,在很多维度上这的确是导致大型演唱会供给端和需求端火爆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个原因是现在各地城市发展的需求,因为演唱会和大型音乐节都是符合现在国家要拉动内需、打造各地城市文旅的基本需求。除此之外,还有现在年轻人消费方式、消费习惯的变化。在过去年轻人要攒钱买房买车,现在这些消费在降级,但大家又需要一些新的精神娱乐消费来疏解。在这样一些因素的作用下,从2023年开始到现在,大型演唱会出现了“逢开必爆”的热潮。
但我们在采访过程中又发现,原因不仅仅是这么简单。
如果把2024年和2019年的演唱会作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有一些本质的变化,比如以前的演唱会市场还是靠铁杆歌迷支撑起来的,而现在演唱会背后的粉丝群体其实是全民,行业内称之为“得路人粉得天下”。也就是说,现在的演唱会市场是年轻人与下沉市场的天下。人们未必仅仅因为喜欢某位歌手或者喜欢某种音乐进场,而是希望站进一个人头攒动、热烈呼喊的现场,希望融入这样一种氛围,越大型的演唱会空间和人海,就越能满足人们内心要释放情感的渴望。在那短暂的几个小时里投入一场集体狂欢,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心理需求。所以凤凰传奇工作室的主理人徐明朝说,以前为凤凰传奇做演唱会策划的时候,体育场只是选择之一,但是现在变成了唯一的、不容置疑的选择。因为疫情之后没有年轻人再愿意到Livehouse里去,在昏暗的灯光里面去追求乌托邦。
我们在采访中还发现另一个新的现象,参与演唱会的不仅仅是年轻人,中老年群体也开始从演唱会中寻找自己的情感乌托邦。其实这个群体本不是线下演唱会的传统观众群,但互联网平台帮他们完成了亲临现场的入市教育,这种教育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情感浓烈的短视频切片完成的。
在刀郎线下演唱会的引流过程中,有一类非常受欢迎的短视频内容,就是中年歌迷们在现场的狂热和感动。我们通过一则泪流满面的视频,找到了一位接受我们采访的刀郎歌迷,他把自己观看刀郎演唱会时非常强烈的情感反应发到抖音上,获得了超过120万个赞,这是他的个人视频里点赞量最高的一个视频,而且是远远高于它其他种类的视频。歌迷的个人情感,通过短视频切片反复传递,不断升级,最后成为一种感染力超强的公共情感,这种情感又被互联网上的算法捕捉到,并且转化为实际的线下市场。所以,这两年演唱会大爆的一个新趋势,就是中老年观众群体的进场。虽然他们的数量远远比不上以00后为主的演唱会主力,但他们的加入,却产生了2024年国内演唱会二级市场上的最高溢价。
刀郎是2024年行业内公认的二级市场票价最高的艺人,他的内场票价会溢价到5位数,也就是上万元。他的观众大多是年纪稍长的80后、70后甚至60后。我们采访的一个女孩花了12000元,为父亲抢了一张票面价1080元的刀郎演唱会内场票。这个10倍的溢价背后,实际上是依靠情感动力完成的,既包含着父亲对偶像刀郎的情感,也包含着这个女孩对成长过程中她难以走近的父亲的情感。因此我们这一期封面还有一个副题:三小时的情感共同体。当下大型演唱会如此火爆的背后,实际上就是依靠这种情感动力来推动的。不同情感的相互感染、相互叠加,让过去两年演唱会市场火爆到甚至大大偏离经济规律。
但是靠情感支撑的市场,它到底能够走多远?这也是我们想继续观察的一个问题。演唱会作为一种最能展现音乐综合魅力的产品,除了满足重要的情感需求之外,实际上对音乐行业本身的发展,对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专业性和创造性,是有很强烈的推动作用的。只有当演唱会单纯靠情感动力而被推到一个极高位置的热潮渐渐退去之后,当观看演唱会成为一种更朴素自然的生活方式时,可能我们才能够更冷静地去观察和讨论,演唱会作为一种最具综合魅力的音乐产品,它应该是什么样子。这可能会是我们以后的一个话题。
———
编辑/一丁
剪辑/译丹
发表文章2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781人
社会调查、徒步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