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纪梵希与战后时尚的黄金一代

作者:杨聃

2018-03-26·阅读时长8分钟

150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117个字,产生1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纪梵希被认为是20世纪50年代最具法国贵族气质的设计师


连通巴黎与纽约

“如果可能的话,尽量保持优雅,那是你与生俱来的一部分。”这是于贝尔·德·纪梵希(Hubert de Givenchy)2010年在牛津大学给台下想从事设计的年轻人的建议。事实上,他也是如此把相交40年的好友奥黛丽·赫本打造成了时代偶像。当赫本扮演的拜金女霍莉穿着纪梵希式小黑裙站在清晨的纽约第五大道上,一边吃着牛角包一边欣赏着蒂芙尼橱窗里的珠宝时,定格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一幕。

年轻时的纪梵希被认为是上世纪50年代最具法国贵族气质的设计师,1米98的高大身材,一头棕发浓密炫目,举手投足间都带有殷切的骑士风度。因为祖父经营纺织生意,受其影响,纪梵希从小就对衣料和服装有好感。巴黎的万国博览会让10岁的纪梵希对时尚产生了兴趣。回家后,他偷偷翻阅姐姐们买回来的《VOGUE》,似懂非懂地理解着“所谓的巴黎情调”。就这样,纪梵希放弃家人偏爱的律师和金融行业,选择就读巴黎艺术学院学设计,立志向他的偶像克里斯托巴尔·巴伦西亚加(Cristóbal Balenciaga)迈进。


纪梵希手绘稿


被称为“时尚界毕加索”的巴伦西亚加在40年代已经是法国时装设计圈内的红人,就连言辞尖锐的香奈儿也不得不承认,“只有他才会裁料子,手工缝制,配搭成时装”。巴伦西亚加拒绝使用垫肩或者隐形支架来做衣服,设计强调宽松、自然,垂直,不在腰部做过多的装饰。这也是后来流行的茧型大衣、蓬松夹克、斗牛士式开衫的源头。然而,大众对这种前卫的审美褒贬参半,男人们纷纷询问:为什么女人要把自己穿成一个土豆?

年轻的纪梵希被巴伦西亚加对材质的选择和线条的勾勒吸引了,在纪录片《纪梵希的时尚帝国》中,他回忆道:“我带着自己的手绘稿坐火车跑到了巴伦西亚加位于乔治五号大街的工坊。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高级服装屋是什么样,销售人员忙着为某某小姐迎来送往,并有条不紊地安排为某某公爵夫人量身。”“有什么可以帮你,年轻人?”一位工作人员的询问让沉浸在氛围里的纪梵希晃过神来,在表明来意之后,工作人员瞪大了双眼,对面前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伙子说:“巴伦西亚加不随意见人。”与偶像见面的冒失尝试以失败告终。

文章作者

杨聃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28个推荐 粉丝454人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