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有意义与自我

作者:志余

2018-05-17·阅读时长3分钟

45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625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士兵突击》剧照 )

袁朗夸许三多:“我喜欢你,你不太焦虑,耐得住寂寞,有很多人天天都在焦虑,怕没得到,怕寂寞。”许三多不焦虑因为他不是足够精明的人,眼前要做的事足以占用他全部的精力,即使在草原五班,他每天修路不止,原因仅仅是这里需要修一条路,如七连长所说“他干每件事都像是抓着救命稻草”,所以他没有剩余的精力去为自己设计远大理想和目标。那一天,他忽然有了人生的第一个目标,他的成绩决定了班长的去留,班长的前途由他决定,这让他觉得荣幸。这是真实的常人。

同样是常人的成才由于精明强干,眼前的事情对于他都不构成障碍,所以他才能设计更远的目标,有更体面的理想,他经过的每一件事当然都不是救命稻草,而是他完成自我设计的一个个台阶。

成才对每个人都会选择不一样的语气和态度,在许三多面前他是一个朴素、絮叨、得意洋洋的伙伴。在袁朗面前他表现得一身正气,好像随时准备就义,被老A拒绝录用时据理力争。而许三多对任何人都只有傻笑或害怕,他的心思简单,根本无法设身处地地计算什么是合时宜的谈话方式,所以在他好心地劝袁朗别跟队员喊叫时,由于太天真,被扣5分。他不长记性,在一次袁朗问他是不是觉得他变了的时候,他按他的直觉说“你人挺好的”,这次因为企图和教官套近乎,又扣了5分。但他并没有因此琢磨琢磨袁朗的为人,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方式,他依然依照最简单的情感直觉处理他的问题,应对他的事情。他想得少,行为方式是简单主义,但编剧兰小龙说他“一无所有,但是接受世界”。由于简单而丰富起来,这是成才或博弈论的计算逻辑计算不出来的。由于许三多从情感关系看事情,人反而有机会超越理性人的思维局限,获得生存的意义。

文章作者

志余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许三多,简单主义

一个被拟真化的角色

49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