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玻恩-爱因斯坦:动荡时代的物理学家

作者:苗千

2019-08-28·阅读时长6分钟

377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481个字,产生3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视觉中国供图)


如今,通信的双方早已去世多年,他们的名字,马克斯·玻恩(Max Born)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也早已被写入科学史,成为被世人所敬仰的科学大师。在今天阅读两人从100多年前开始的,一直持续了数十年的书信往来,带给我们的远不止感动。

《玻恩-爱因斯坦书信集(1916~1955):动荡时代的友谊,政治和物理学》(The Born-Einstein Letters 1916~1955:Friendship,Politics and Physics in Uncertain Times)所收集的信件最初由玻恩的女儿翻译为英文,而后又由范岱年翻译成中文。虽然经过了两次翻译,玻恩和爱因斯坦两人各自鲜明的个性仍跃然纸面。从1916年至1955年,从起初在德国比邻而居,到后来各自旅居英美天各一方,40年的时间跨度,欧美之间的地理跨度。这样的一份书信集可谓包罗万象,除了物理学之外,其间描述的有关生活之艰辛、战争之残酷、人性之莫测,其中的玄妙远非两位物理学家所能领悟。

不同的人生路径

书信集中收录的第一篇是爱因斯坦在1916年2月27日写给玻恩的一封短信。这封信的时机颇为关键,正是在几个月前,爱因斯坦完成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广义相对论。一方面,常年的工作使爱因斯坦患上了严重的胃病,经常需要卧床几天进行休养;另一方面,大功告成的爱因斯坦也开始逐渐放松下来。可以看出,在大约半年时间之后他写给伯恩夫人讨论诗歌的信件语气就更加轻松惬意了。

两位正在步入中年的物理学家在这个时候开始频繁通信,大约也是因为两人几乎同时开始面对异常复杂的人生和科学道路。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把大多数德国人的生活搅得七零八落,两人不可避免地谈到对于自己身处的德国以及交战国法国的看法,也会谈到曾经熟识的科学家利用科学知识研究杀人工具——从后来的信件中可以看出,这样的经历深刻地影响两人对于科学的看法。德国国内的反犹风潮开始逐渐涌起,这将迫使两位犹太裔物理学家随后一个逃往英国,一个逃往美国,但在1916年,两人都尚未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马克斯·玻恩(视觉中国供图)


1916年,这两位物理学家的人生看上去开始分别通向了不同的路径。广义相对论这个在当时显得过于惊世骇俗的理论尚未被科学界普遍接受,但是爱因斯坦的名声已经无可避免地越来越大,他开始世界性的巡游,在几年之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更让他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随即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偶像和科学英雄,乃至成为一个符号。玻恩的人生看上去远没有爱因斯坦顺遂,从他给爱因斯坦的信件中可以看出,终其一生,他几乎都在寻求一份合适的职位。这个理想中的职位不仅要能让他专注地进行科学研究,还要能提供一份让一家人稳定生活的薪水。因为战争的影响,物理学家这样一个不算高的要求也时常难以得到满足。

两个已经进入科学殿堂的名字在书信中重新变得有血有肉起来。谦逊的玻恩即便是在信中也难掩对爱因斯坦这位挚友的崇拜之情,在诸多问题上经常会征求爱因斯坦的意见,但是在和爱因斯坦讨论科学问题时,他却寸步不让,以至于让两人的关系曾一度陷入冷淡。书信中的爱因斯坦则显得幽默并且兴趣广泛。文学、艺术、音乐等方面都常在他给玻恩夫妇的信中提及,唯有每当涉及科学方面,爱因斯坦就会展示出极强的信仰。他坚信量子力学有其不完备性——这也正是两人在几十年时间里争论的主题。“上帝不是在掷骰子”——这句世人皆知的名言正是出自爱因斯坦在1926年写给玻恩的一封信中。

和人们所熟悉的爱因斯坦一样,书信中的爱因斯坦对于荣誉也是毫不在意。他甚至曾经嘲讽似地写道:“我将在春天去英国,去接受硬塞给我的奖章,并近距离地看一看这种愚蠢举动的另一方。” 

但还有另一个不为人所熟知的爱因斯坦在和挚友的书信中显露了出来。在发表了广义相对论之后,他并未立即进入神殿,而是仍然深陷于生活的沼泽之中。亲人的出生和去世、健康逐渐恶化、对于犯下战争罪行的德国的态度、看待死亡的态度——这样一个更为真实和有血有肉的爱因斯坦同样袒露在书信中。

与爱因斯坦相比,玻恩是更接近“普通人”的一位大师。他的整个家庭因为“一战”后德国经济的糟糕状况,深受通货膨胀的困扰。即便如此,他仍然和爱因斯坦一起试图帮助比他们境遇更差的、富有才华的年轻科学家,试图帮他们在科学机构找到职位,或者仅仅为对方写一封推荐信或是邀请信,让某个青年科学家借此脱离饥饿和窘迫的境地。

后世人研究科学大师,习惯于把他们的个人生活乃至个性与其科学成就分隔开来。正如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他们的科学成就属于高远的科学圣山,私人生活则属于俗世的名利场。但是在阅读玻恩与爱因斯坦数十年间的通信时,读者却完全无法做出这样简单的分割——科学对于他们来说,本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两人在书信中谈论相对论、量子力学、统一场论等话题,与他们谈论政治、金钱和艺术话题一样自然。唯一有所不同的是,在科学问题上两人经常是兵戎相见,互不让步,以至于一生都难以和解,对于其他问题两人则经常有共鸣,对于彼此的生活也多有建议和鼓励。

文章作者

苗千

发表文章319篇 获得17个推荐 粉丝3626人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