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9-09-29·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198个字,产生1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陈梦家
文/郭子介
《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于1962年出版,虽然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集体署名,不过学者们都知道,背后真正的作者是才华横溢的陈梦家。能够同时对“美国”和“殷周青铜器”有深刻了解的,那个时代并无第二人。
陈梦家的父亲陈金镛是位著名的神学家,祖辈也都是较早的基督教信徒。渊博的家学和勤恳的品性让陈梦家的求学之路一帆风顺,年纪轻轻就在文化圈中崭露头角。
最初陈梦家是以诗人的身份步入人们视野的。他20岁时出版了第一本新诗集即名扬诗坛,是新月社中最年轻的诗人。他曾为《新月诗选》洋洋洒洒写了一篇长序,如此阐述有关诗歌的观点:“我们追求‘醇正’与‘纯粹’,我们爱无瑕疵的白玉,和不断锻炼的纯钢。”
但陈梦家作为诗人的创作生涯只有短暂的七八年,30出头时他就基本不再写诗。“青春作赋,皓首穷经”正是他人生真实的写照。1932年,在老师闻一多的引导下,他开始在燕京大学攻读古文字学,从此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到古史与古文字的研究当中,一年之中在学报上发表了7篇文章,开启了他的学者生活。
1944年,陈梦家和夫人赵萝蕤一同远赴美国芝加哥大学。赵萝蕤攻读文学博士学位,而陈梦家则获聘教授古文字学,同时对全美所藏青铜器名录进行编纂工作。陈梦家走访了美国各个藏有青铜器的博物馆、私人藏家以及古董商。在美国的三年中,陈梦家一直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他最终也圆满地完成了工作。
1947年回国之后,陈梦家转入新中国的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注于甲骨文的研究。1956年,他著述出版了甲骨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殷虚卜辞综述》,这部著作的版税足以令他在北京城内购置一套四合院。陈梦家书中对卜辞的词类词性、句型句法等一系列基础性专题深入论析,扎实地架起了甲骨文文法研究方面的总体框架。直至今日,《殷虚卜辞综述》仍是甲骨研究学界必备的参考书目。
发表文章5613篇 获得20个推荐 粉丝47332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