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不朽”的香囊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20-02-04·阅读时长9分钟

119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803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贾宝玉解香袋赏小厮,林黛玉莽撞自悔绞袋”,描绘《红楼梦》第十七回中的场景,清代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册第六册之八(FOTOE 供图)


文/张佳婧

“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

《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唐玄宗自蜀地重返长安,思念旧情,派人秘密迁葬杨贵妃,挖开旧冢时却发现:“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年迈的太上皇玄宗见到香囊睹物思人,感慨万千。旧日骊宫高处的歌舞不再,伊人的倾城倾国之色也已消逝,唯独剩下这枚香囊。唐诗人郑貟在《津阳门》中吟咏:“花肤雪艳不复见,空有香囊和泪滋。”

玄宗对于这枚香囊的感情想必格外复杂,它既见证了旧日的欢爱,也装载着无尽的遗恨。

杨贵妃的香囊的故事在后世被不断加工。明代传奇小说《艳异编正集》卷十二曾写道:“中官葬毕以献,上皇置之怀袖。”在后世的想象里,这一枚长伴贵妃的香囊辗转回到玄宗的身上,香囊熟悉的味道多少能宽慰他的晚年。历史上,唐明皇“重色思倾国”,酿成了国家倾覆的政治悲剧,这一度是两人的爱情饱受批判的原因。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千年皇朝居然诞生了一个真正的情种,皇权富贵、佳丽三千,竟然一度成为爱情的背景,也是珍罕。杨玉环死后,垂垂老矣的玄宗仍旧对她相思不改,可见用情之深。如若两人生在寻常之家,是否就不至于落此阴阳两隔的下场?

清代洪昇的戏剧《长生殿》第四十三出《改葬》对这枚“香囊”更是着墨颇多。迁葬时,人们发现,“掘下三尺,只有一个空穴,并不见娘娘玉体……连裹身的锦褥和殉葬的金钗、钿盒都不见了。只有一个香囊在此”。玄宗接过香囊,大哭道:“这香囊乃当日妃子生辰,在长生殿上试舞‘霓凰’,赠予她的。”金钗、钿盒化为乌有,唯有香囊留了下来。这种设定固然是艺术呈现,却恰恰说明了香囊作为爱情信物的特殊性。不少人对这枚不朽的香囊寄予了特别的想象,一种颇为传奇的说法是,贵妃的魂魄不散,“此恨绵绵”,化在了香囊上,才使其保存下来。

但实际上,“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的历史恐怕并非这段爱情故事的戏剧桥段,而很可能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事实。结合当时的文献和现代的考古发现,杨贵妃下葬时随身携带的香囊,其实并非我们传统认识里的锦香囊,而应该是一种金银制品。

白居易的“暖手小香囊”证明香囊有温度;胡杲的“香囊高挂任氤氲”说明香囊可用于焚香,而且相较香炉要轻巧得多;唐代训诂学书籍《一切经音义》中的“香囊”条,详细记载了它的形制与用途:“案香囊者,烧香器物也。以铜、铁、金、银玲珑圆作,内有香囊,机关巧智,虽外纵圆转,而内常平,能使不倾。妃后贵人之所用之也。”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5613篇 获得8个推荐 粉丝47332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