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茶的孩子
2018-01-03·阅读时长2分钟
对茶叶的记忆自小起:
长江中下游地段,湖北某小城我的出生地,那里的人们,爱喝绿茶。爸爸时不时带茶叶回家逢年过节招待客人,泡开的茶叶永远是浓浓的绿,飘飘浮浮的荡着,又美又静,仿佛一杯茶里一个绿色的世界。那会不识雀舌毛尖龙井……多年后真正一头扎进去才知道,原来少小已"识君"。那是对绿茶的记忆!
时间流转到九十年代初,那会我十几岁。南下的潮流刮到大江南北,铁观音当道!偶尔外出务工的亲友回来,赠上来的是铁盒子里摆放整齐的小包装,铁观音。口感只有一个:香!(那时的铁观音可能还没有香精)
不知不觉到了二十年华,去了南方!刚到广州那会听说了早茶,但"早茶不识茶滋味",广州的早茶文化,主要是吃为主。
接下来到了深圳,因为工作原因,发现老板们的办公室总是有茶台,小的店面老板,大的集团公司,一桌三五人,斟酌小品,谈天论地。那时不知"茶"是谁!
直到去了骏能五菱,遇到了茶,开始了我们的初始。
公司的交流文化之一,就是老板几乎每天喜欢饭后同大家喝茶,在会客厅的黑色沙发桌上,摆着最简单的茶盘(刘叔总是把那里打理的干干净净)。
助理烧开水,清洗茶杯,放茶叶,泡茶。老板邱总和总监们陆续坐在那里,一边商量事情,一边开喝……
茶叶永远是梅州大埔奇兰(岩茶),功夫茶杯都是特别小(广东那一块喝茶重的不是器具,形式,而是习惯!)茶杯小了,茶味就重了,苦不堪言。初始岩茶最伤胃,每每喝它人就醉。喝了几次,也就不喝了……
再后来,也慢慢的。我们部门迎来了特别爱喝茶的经理,她什么茶都试,都喝。一天到晚拿着快冲杯喝。偶尔几次,问我喝不喝。浓重的苦味,喝不惯!索性不再喝,反正我就是嘴挑!
直到有一次,她拿了一条"黑美人"(黑茶)给我试试,这次沦陷于它的清淡幽香。喝完了,找到包装便开始到处找茶叶,原来爱上了湖南安化的黑茶。
到后来,销售的同事们把台湾客户赠的冻顶乌龙拿给了我,那也是口感极好。
自此开始一发不可收拾……
茶叶市场的凤凰单枞,路边小店的金骏眉……喝福建厦门的"苦甘露"……一路走一路喝……喝茶的高人们都"小隐隐于野"。
回到长沙后……四处寻茶……
对云南生熟普,七子饼,老茶头,竹筒茶……是缘于结识了两个当地做茶的朋友,才得以喝到地道的,不同口感,不同味道的茶叶。
后来,赠茶的朋友多了,喝多了,就有了交流:我们对比水温冲泡的口感,把同种茶不同的冲泡时间做调整,用不同的器具来冲,不同投放量进行实验……
时至今日,在外跑动的我。每每初遇在喝茶的朋友,亲切感倍增。情不自禁,捧起茶杯,识得品种口味,区分雷同异常。得一相同观念,顿得"知音"相遇的欣喜快乐。
每每喝不到一款好茶,顿觉心痒难耐。发动车门又想出去"寻茶",往往求而不得……
正所谓,为茶痴为茶狂!没有一口好茶,宁可少喝或不喝!
我与茶的故事,还在路上等待相遇……
发表文章9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3人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