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星云
2017-04-12·阅读时长2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2525个字,产生167条评论
发表文章193篇 获得19个推荐 粉丝1030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东方与西方 权利和荣耀
539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ALEX划线
06-08 15:16
“如今看来,贝聿铭对建设的高要求,尤其是他对建设玻璃金字塔的玻璃材料的高要求,不仅直接地为诸多法国建筑领域的工作者提供了工作机会,其实间接地拉高了当时法国建筑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这种影响作用了几代法国建筑工作者。”弗朗索瓦丝·马尔杜斯对本刊评价道。
06-08 15:11
也是在同时,卢浮宫方面进行了回击。《世界报》在1985年2月出版了一份关于新卢浮宫的专刊,其中难得地见到贝聿铭言辞犀利地捍卫自己的设计理念。“人们将此事变成了一个政治事件,说了许多并不确切的事情。这样做不太光明正大。坦率地说,我愿意与任何一个提出其他解决办法的人去比较,但没有人提出来……在美国的话,我会参与辩论,我会回应。但在法国,我不能,因为我是一个被邀请的外国人。但很可能在美国不会有这样一场辩论。我来自中国,一个具有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国家。它有令人自豪的过去,但那是过去。法国人非常眷恋过去。我经常遇到一些人跟我讲起路易十四,仿佛他们昨天才刚刚见过……假如说我仅仅是个美国人,也许我很难适应。但
REALMI划线
03-26 00:37
光线”的重要性,
实地研究
03-26 00:36
后来贝聿铭在1989年《大卢浮宫》一书的序言中写道:“给我最大启发的莫过于勒诺特尔。金字塔的律动来自整个建筑的几何性,而这种几何性正是根植于法国文化的。”
贝聿铭决定放下建筑师的身份,以一名景观设计师的角度来观察。
03-26 00:35
贝聿铭“独自一人在那里散步、观察、丈量”。
1982年到1983年底,贝聿铭多次来到巴黎,对卢浮宫进行了细致研究。他整天泡在卢浮宫和图书馆里,沉浸在法国历史中,只带着一名向导,在卢浮宫的各个展厅和走廊里低调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