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38*****280
2020-06-07·阅读时长7分钟
大家好,我是《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李菁。2018年,我们推出了精品课《学会幸福》,提出了人生的十个基本问题,邀请哲学、心理学、文学、音乐等领域的专家给大家提供一些寻找幸福的路径,获得了许多用户的喜爱,评论区也留下了许多让我们感动的听后感。
(点击图片,即可收听该课程)
两年过去了,世界上发生了更多的变化,随之似乎出现了更多需要我们应对的问题和困境,幸福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又遥远的状态。2020年春节期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一度失去了习以为常的生活,只能深居家中,向外探索的可能性被暂时封锁。在需要超出日常努力的生活中,很多人心理承担着越来越重的包袱,于是渴望从知识中获得一种确定感,在飘摇不定的时代中探索、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
(点击图片,即可收听查看该本杂志)
于是很多人开始求助心理学,想从中寻到一份解决内心困惑的“秘笈”。可是,心理学真的能为我们解决所有心理问题吗?事实上,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的严肃学科,心理学并不是解决心理问题和困惑的简单方法论,它不是语句堆砌的心灵鸡汤,更不是简单直接的成功学。
那么,为什么它能够帮助我们望向自我,抵达幽微的内心,探索心灵的广阔宇宙?在心理学百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正是心理学家们几番创立、更新理论,不断提供最新的知识和视角,帮助人类完善了认识自我与他人、社会乃至世界的关系。在这样的初衷下,我们邀请了国内顶尖高校及研究机构的11位心理学学者,打造了《这,就是心理学——改变人类心灵探索史的十位大师》精品课。
本次课程由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钱铭怡老师领衔。在钱老师看来:“人类除了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感兴趣之外,还对人本身、对自己的内心感兴趣。心理学的出现,就是为了探索'人'的奥秘,也包括探索我们该如何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更有意义。”她也将在课程的结语单元为我们阐释心理学是什么,并对心理学的理论发展历程和背景做简要回顾。
谈及心理学,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名字大家应该并不陌生。作为精神分析学科的开创者,弗洛伊德一生执着于探索人类心灵的内部机制、治疗心理疾患。他认为人的内心不仅仅由意识决定,无意识才是影响我们生活和行为更重要的因素。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百年前弗洛伊德的理论到底还有什么价值?为什么人们仍然在为他争论不休?虽然中国心理学界对精神分析的研究极少,但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在中国心理治疗届几乎占据着半壁江山,了解心理学和心理治疗,从弗洛伊德开始最合适不过了。这一讲,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钟杰将带我们走进这位“精神分析之父”的精神世界,探讨他的理论在当下的实践应用。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科胡特(Heinz Kohut)也曾是经典精神分析的捍卫者,但随着临床咨询工作的进行,科胡特发现人的心理发展主要是关系带来的,这与经典精神分析的看法相悖,也促使他成为了自体心理学的创立者。在工作、生活中,大家可能会在某个时刻产生“我是不是不够好?”的想法,只有在别人的肯定中才能认可自己。接纳自我就是一种自恋吗?健康完整的人格是怎样的?对此,北京林业大学的訾非老师将带我们详细解读科胡特的自体理论,探索自我成长的秘密。
▲ 科胡特
反叛弗洛伊德的并非只有科胡特自己。20世纪上半叶,另一位师从弗洛伊德学派的女性心理学家卡伦·霍尼(Karen Horney),没有固守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而是将精神分析的解释重心从个体之内转向个体之外。她提出人类的某些精神冲突是由外部文化及环境造成的,只有当我们直面内心的冲突时,才能活出真实的自我,直至获得内心的平和,她也因此被称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开创者”。虽然霍尼的理论已经问世了近100年,但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许燕教授所说:“时至今日,我们都在体验着她叙述的现代人的社会焦虑。”这一讲,我们就将跟着许燕老师走进这位社会心理学的伟大先驱。
▲ 卡伦·霍尼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一时期的心理学家开始从幽微的内心看向外面的世界,探讨关系对人的影响。以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n Rogers)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开始成为精神分析之后心理学的新势力,带有存在主义哲学的鲜明色彩。罗杰斯认为人们应当追求接纳,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人们的相互关系。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李明教授提到,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心理健康的核心要义。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张力,如何找到自我,发现本性并积极地接纳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如何与他人发展良好的关系、自由地交流?在这一讲中,李老师将和大家踏上一段自我实现和疗愈之旅。
▲ 卡尔·罗杰斯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除了自我的成长和完善,如何能够获得成功,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应该是很多人一直在探寻的奥秘。美国人格和社会心理学家戴维·麦克里兰(David C. McClelland),从20世纪40、50年代起开始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成就动机理论”。在他看来,成就动机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那么,如果我们像高成就动机的人一样去行为和思考,就能获得成功吗?这一讲,我们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陈祉妍教授,为我们解读这位成就动机的集大成者。
▲ 戴维·麦克里兰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阿伦·贝克(Aaron Temkin Beck)开创了认知(行为)疗法,在他看来,“你所体验到的情感,皆来自你对自身经验的解读方式”。这一讲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建平教授,她从今年疫情初便为各大热线提供心理督导并主持为丧亲者提供心理服务的哀伤项目,在认知行为治疗(CBT)方面也耕耘颇深,将会带领大家破解情绪背后的秘密。
▲ 阿伦·贝克
家庭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发生冲突和矛盾时,从来不是个人的问题那样简单。从20世纪50年代起,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开山鼻祖萨尔瓦多·米纽钦(Salvador Minuchin)从与家庭的工作中,提炼出家庭结构、亚系统、边界等开创性的见解:家庭中成员之间的恩怨情仇,都可以从互动中去觉察和探讨。我们有幸邀请到米纽钦大师唯一的入室弟子——香港大学名誉副教授的李维榕博士。这一讲中,她将带领大家认识结构派家庭治疗的“魔法”。
▲ 萨尔瓦多·米纽钦
最后,让我们进入后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提起“正念”,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它已经成为时下流行的一种修身养心的方式。20世纪70年代,马萨诸塞大学的荣誉医学教授乔·卡巴(Jon Kabat-Zinn)金创立了“正念减压课程”。它的核心是通过觉察与接纳,让我们的头脑对周遭的事物持有特殊的注意和清晰的觉察,对身心感受带着认可与接纳的态度,以此来抚平压力、疼痛和创伤,实现自我疗愈。这一讲,我们邀请了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刘兴华老师,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正念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值得一提的是,刘老师还将在课程中教授正念的练习方法,让我们有机会体验正念,在喧嚣忙乱的世界里,迈入内心平静的正念之道。
▲ 乔·卡巴金
那么,如果我们有了负面情绪,又该如何自处呢?接纳承诺疗法的创始人斯蒂文·海耶斯(Steven C. Hayes)提出了新的观点,他认为“一旦人们愿意接纳消极的情绪,将更容易找到生命的真正价值所在,并坚持向这个方向发展。”在这一讲中,我们邀请到了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张婍老师,她将带我们走近这位心理大师,了解如何摆脱大脑的陷阱,拥抱痛苦,创造更有价值的人生。
▲ 斯蒂文·海耶斯
除了认识自我,认识当下不断更新变化的社会和世界也尤为重要。作为社会建构论的主要奠基人和倡导人物之一,国际知名的理论心理学家肯尼斯·格根(Kenneth J. Gergen)为人们提出了一种更适用于全球化时代,重新认识自己、社会和世界的视角:人无法进入彼此的内心世界,而关系是优先于个体的存在方式。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都是在关系中产生的。我们在关系里慢慢发展出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又是“不应该做的”。
▲ 肯尼斯·格根
家庭咨询专家,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刘丹博士认为,格根是引领新时代思想的卓越构建者。这对人和世界本质认识的更新,影响着学校教育、组织管理、人际关系等各方面观点。我们可以用崭新的“社会建构”理论提升教育质量、处理人际矛盾冲突,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吗?这一讲,就让我们跟着刘丹老师,共同探求对话关系中的解决之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此次课程的解读,刘丹老师还专门和远在美国的格根教授进行了探讨交流,相信她会为我们带来一手的理论资料。
在这样一个充满焦虑、不确定性的时代里,人们常常被各种情绪所困扰,被各种心理问题所蒙蔽,希望了解自己,改变人生却苦无出路。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心理学课程,借由十位重要的心理学家的思考,带你认识自我,获得生活的力量,最终完善自己,终身成长。
正如科胡特一讲的主讲人訾非老师所说:“现在我们发现,不同临床治疗体系以及同一体系内部的不同流派,都或多或少地发现了人性的一部分真相,这些真相拼合在一起,构成了我们对人性的更真实完整的理解。”
那么,就让我们准备好,同这十位改变人类心灵探索史的心理学家,开启一场心灵之旅!
转发下方海报
同11位心理学学者
开启一场心灵探索之旅
发表文章200篇 获得152个推荐 粉丝10946人
文字工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