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驳静
2017-04-14·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416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朗诵的时代感
著名媒体人杨浪是朗诵发烧友,有一天深夜,他在朋友圈发布了一个自己的朗诵作品,内容是活跃于上世纪70年代的诗人食指写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没想到引起了不少共鸣。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浩就是其中之一。他听完杨浪的朗诵,激动之下,一连给杨浪发去20条微信语音,每条都说满了60秒。除了表达自己对朗诵的看法,董浩激动的另一个原因是,他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可以谈论“如何澄清朗诵艺术”的对象。
那段时间,恰逢董卿和她策划主持的“朗读者”在社交媒体引发了大量讨论。在这些声音当中,董浩和杨浪都发现,人们对朗诵其实有不少误解。二人一商量,觉得不如把远在上海的配音艺术家乔榛请到北京,三人进行一场圆桌会谈。这场发生在与朗诵关系十分密切的三个人之间的会谈,一口气进行了四个小时。
发表文章215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1125人
j'écris, la nuit tombe, et les gens vont dîner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