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读感周刊 | 在这里与大师重新相遇

作者:中读推荐

2020-07-07·阅读时长8分钟

1137人看过

在这个有些浮躁浮夸浮华的时代,有关大师们人生际遇和精神气质的故事还有人听吗?当我们在5.4青年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推出筹划多时的《中国群星闪耀时•第二季》时,还存有这样的疑惑。

出乎意料的是,不仅有很多人愿意听,而且大家还更想听真实且丰富的作为“人”的大师故事,这和我们的初衷非常一致。

手机尾号677的小伙伴说:“半个月前读《人类群星闪耀时》,就在想,如果有一本《中国群星闪耀时》的话,应该也会有很多故事吧。很多人物在我的心里的印象只是上学时老师教的那些,长大后,更加的想要去读她,读懂她,想把心里那些他们变成一个个立体丰满的人。”

有些听众甚至觉得这门课程需要一本正经地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细细聆听,或许“葛优”躺、“大”字摊式的聆听方式还真get不到精髓。

手机尾号011的听众说:“上班路上虔诚地打开了发刊词,听主编娓娓道来此书编写的由来。接着听到濮老师解读鲁迅先生的一生,当听到他在对学生演讲时的那段话时,伟大的、孤独的一代文学家形象悄然而至,心驰神往中以至于没注意红灯,越过了那条斑马线。文学和声音结合的力量之大是我想像不到的,静静聆听、细细品味才行,看来上班路上不适合。”

为了能让听众们更加“声”临其境地感受大师们的风貌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我们选择以声音纪录片的方式讲述他们的故事,同时邀请十二位重量级明星作为引荐人,从他们独特的角度,诉说自己对于那段往事故人的思考与感触,带大家感知大师们的思想与精神。听众们也都get到了其中的深意和妙处:

刚才听了余少群领读的走近梅兰芳,带领我走进了梅兰芳时代,仿佛观看了一段真人的京剧表演,不但悦耳动听,而且让人心生愉快!不觉时光慢慢流淌下来,静静倾听,心无杂念。

馒头:三联中读的编辑真的非常有心思,挑来的领读者都是与相关人物或多或少有联系,有接触和有研究的,为了让读者更深刻的领悟人物的生平。

手机尾号637的听众说:“咏梅老师的声音温柔至极,从她的声音中我仿佛看到了杨绛老先生优雅闲适的一生。之前有读过杨绛老先生的传记,读完只有惊叹佩服。我深深地被吸引,又渴望拥有杨绛老先生的淡泊与单纯。杨绛老先生真的是把淡泊优雅做到极致了!”


杨绛工作照


大师们的人生故事确实动人心魄,扣人心弦,更给予人力量和动力。我们在深夜编辑文字时也常常被他们的精神所打动,有时不禁感同身受,留下热泪。

大师们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大师,他们都经历了磨难与成长,经历过辉煌与巅峰,更经历过人生低谷与涅槃重生。大师们的人生不约而同的都是跌宕起伏,他们的学识和思想也无一不令人敬佩之至,有很多听众和我们有同样的感受

你猜随便不知道:战乱中的颠沛流离,却仍不辍研究,可惜当时的治学环境,时局却导致陈寅恪先生许多快要完成的著作,被焚毁,被调包,现在想来都该是多么的绝望和惆怅。我不能够回到先生所处的环境,体悟先生的心境,却也觉得惋惜。像先生这样治学和研究的人,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不能不说先生的天赋很高,修养很高,治学水平很高。

无名小卒:金庸先生80岁再求学,86岁获得博士学位,很励志。想做一件事的话,年龄真不是问题,不需要处处给自己设置障碍。

是啊,虽然你现在可能无法将所听所学立即应用于实践,但其实在听完课程后,大师们的学识和思想,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思维,当有一天你面临人生的困境与抉择时,它们终会浮出水面,帮助你做出属于你自己的选择。

今天,《中国群星闪耀时•第二季》已经完结,但是听众们直击心灵的感悟也应像大师们的精神一样不应被遗忘,应得到表达,因为每个人的思想都是独一无二的。

(以下是中读君在中读专栏“中国群星闪耀时•第二季”的读感区搜集到的一些读感。)

他们书写了历史,历史造就了他们

@coca

听了第一季,意犹未尽,果断入了第二季。仿佛那个年代的风云人物从历史的长廊中翩翩走来,自带万丈光芒。他们书写了历史,历史造就了他们。

伟人巨匠从不会没落

@178*****658

早在我们时代之前的前辈对于解决旧有社会问题急功近利的态度和被许诺“自由”的渴望使他们走向改造一切的道路,并将注意力由对社会职能的关注和了解转向新机器的建立,关于使得文明得以发展的自由体制的了解日渐没落,那些我们作为基石的事物也变成了遗址。希望我们不要只在闲暇之余观景却未曾意识到要重建根基,伟人巨匠从来都不会没落,他们是照亮我们的星辰。

任何一个时代浪花们的灯塔

@135*****278

来聆听大师的故事,也许对人,对事,对未来,会有不一样的看法。中学最喜欢历史,读语文的各种读本时,其实总是囫囵吞枣,不得其味。这阵子后浪和前浪斗嘴的厉害,我想,能沉静下来多读书,是任何一个时代浪花们的灯塔,指引归家和远航。

喜欢类似人物传记式的解读

@陈颖

之前第一季的时候就比较喜欢这种类似人物传记式的解读,可以近距离地了解那些学者,了解他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做出的人生选择。

年少看不懂鲁迅,现在越发懂得其中意味

@小庄的流沙

确实如濮存昕老师所说,用伟大一词,先生未必会喜欢。从小到大的各种语文教材里到处都是鲁迅先生的文章,那时候并没有对他有深入的思考,年少的我们看不懂鲁迅,到现在的年纪,越发懂得其中意味,听闻教材里逐渐少了鲁迅先生的文章,反而又生出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慨。


三味书屋


传承鲁迅是我们的文化本能

@sophie❀

濮先生作为領读人,声音真好听。不同年纪读鲁迅的文章都会有不同感受。儿时读鲁迅觉得晦涩,而今读却觉得语言美好,特别给自己的女儿读《朝花夕拾》里的文章,更是觉得有趣。正如文中所说我们都会不自觉传承鲁迅,因为那是我们的文化本能。

这样的天下观成就这样的陈寅恪

@187*****608

陈寅恪先生的天下观超出一个文人的视角,如同最具天下观的司马迁,韩愈,顾炎武,是在一个国的纬度之上,而在一个人类文明法则的层面。正是这样的天下观成就这样的陈寅恪。

有些疏离但绝不超脱地书写着社会

@风起苍岚

对老舍先生的第一印象应该是小学课文里的《猫》,底下作家介绍里写着“老舍,名舒庆春,字舍予”。他是一位人民的艺术大师,一位“写家”,真诚地书写着人间百态和烟火气。他定义着一种俗白又精致的文学语言,或许有几分白居易的质感。愁吃愁喝的童年是他的起点,他从这里升华出他的沉思、他的文字。低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他是“东方舞台奇迹”之《茶馆》的缔造者,而这又何尝不像他自己的社会定位,独立不倚地、有些疏离但绝不超脱地书写着周遭整个的社会。他是个优秀的旁观者,优秀在他全身心地沉浸在整个的其中。

想看次《茶馆》,再读老舍的书

@西苏

近几年有幸在人艺剧院看了话剧《窝头会馆》《玩家》,浓浓的京味,诙谐有趣,苦涩悲凉。《茶馆》却没看过,总觉得必然是老旧古板,无甚趣味。

现在知道自己大错特错,有机会一定去看次《茶馆》,也想再读老舍的书。

大师不是画匠,艺术从不孤立

@一杯过冷水

"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刻板印象让人汗颜,原来白石老人还有如此丰富的经历,和毕加索,胡适,王闿运等都有交集。大师不是画匠的缘由可见一斑,艺术从来就不是孤立的,确实是真善美的联系和统一。保持真我,天然之趣,乐哉善哉。


齐白石,婴戏图


接地气

@潇湘尘影chant

宋菲君先生的而回忆,倒是给了我们一个更加平易近人,接地气的丰子恺。从诗词中的画面感出发,是一个文人在用诗句的美,来和孩子感悟画面的美。环佩空归月夜魂,这句话在丰子恺先生的解释里,仿佛真有其画面了。

移步不换行,实为大智慧

@花花好多瓣

成名之后极易在心理上有傲慢之态。而能为大师者,必如梅先生般谦逊专注。而能让世人记住的,往往是既继承了传统又有自己独特之处的艺术。梅先生不甘守旧,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求变,却坚守“移步不换行”,实为大智慧。

听到黄老师的声音热泪盈眶

@苏樾

突然听到黄老师的声音,而且讲的是我少年时代读过的巴金先生,居然有点儿热泪盈眶,少年时代特别觉慧来着,少年时代也特别喜欢那个丫鬟鸣凤,少年时代还为几位女子的命运流泪过,现在看来也是过去了一百年,上次去上海特意去了武康路巴金先生故居,无尽的遗憾和感慨。那个时代,终究是过去了,然而又牺牲了多少年轻热血的青春。

“自由人”才能享受“闲暇”

@Wendy

听这一讲讲王世襄先生,让我想到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只有灵魂自由的“自由人”才能享受到的“闲暇”。这种超脱的心境不是人人都可以有的,所以更令人敬佩。他的这一句“大凡天下事,必有冤,始有乐。历尽艰辛,人人笑其冤之过程,亦即心花怒放,欢喜无状,感受最高享乐之过程。倘得来容易,俯拾皆是,又有何乐而言”,感觉有点道家超脱的思想,给人启发,也希望自己也能如此洒脱。

有才华的人很多,同时有韧性的却不多

@felicity

在人生受到极致的不公平时,一个人的态度往往最能凸显一个人的品格。有才华的人很多,有才华同时有韧性的却不多,王世襄就是一个。当然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每个人的选择与我们来说,于世界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


王世襄


“报业大亨”名副其实

@苔花小小

“报业大亨”真是名副其实了。一个人撑起了一份报纸。一手写小说,一手写评论,而且把二者结合得非常紧密,且都做得非常出色。

金庸先生个人也是热爱学习、热爱文化、热爱思考的人。他对文化、历史、政治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并不人云亦云。所以他才能创造出他独特的“江湖世界”。

老段的嗓音像流金的沙

@涓涓^ - ^

老段的嗓音,低沉略有点沙哑,就像流金的沙,缓缓地在指尖流过;就像静水流深,和缓中带着一点偏凉的温度……

还有一双湿漉漉的眼睛

里面藏着厚厚一本诗集

透过墨色瞳仁

用深情的目光将诗歌演绎

醉倒了

一众影迷……

他是人,然后是诗人

@雯帅

记得有句诗说“千古高情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用在这里并不合适,但本篇给我的感觉是打破了我对余光中老师的想象。是的,首先,他是人,然后是诗人。凡人皆有局限,他那气象万千的诗句背面,也有作为人的窘迫和不安。这是立体的存在。

有深厚学养的李敖

@空静淡远

三集听完回头梳理,支撑李敖取得成就的当然不只是他的性格,如果没有扎实的学养,也是走不到那个高度,走不了那么远。我们不应只看他骂人的热闹。

林荫道收听的午后像是回到读书时代

@菲苾

一个多月时间读完了《群星闪耀时第二季》,这是我在中读的第二门课,购买VIP后的第一门课,那些在林荫道收听的午后,在电脑前边读边搜索的时光,像是回到读书时代,无比怀念,更难忘的,是读到这些大师们的人生,惊讶于迥异又同样伟大的经历。

在中读App的读感区,华丽精美的文字不是必须,波澜壮阔的经历不是必须,只要你真情流露,坦诚倾诉,无论多么朴实无华,都将是一期一会的【读感周刊】的不二选择。

文章作者

中读推荐

发表文章932篇 获得8个推荐 粉丝4180人

精选内容推荐,分享最新的热门好知识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中国群星闪耀时·第二季

时代沉浮中的12种人生

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