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裕生
2020-07-13·阅读时长3分钟
三联中读的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和我一起走进三联中读的精品课程“和思想家一起漫步——20世纪留给我们的10种远见”。
首先来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清华大学哲学系的黄裕生,主要从事第一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和现象学哲学研究。这次课程以个体的“存在”为核心,从“我”与自己、他人、生活世界、未来世界等五个维度来构建,选取了10位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的思想家。他们分别是萨特、荣格、波伏娃、列维-斯特劳斯、哈贝马斯、凯恩斯、本雅明、罗兰•巴特、德里达、图灵。
从“自由”切入,做好思考的准备
那么我现在要讲的总序的部分,是要从“自由”的角度来切入这五个维度,为什么呢?因为20世纪的一个主题是“现代性”,而对自由的论证,确立了现代性社会的基本原则:随着自由意志的确立,人类在思想世界彻底颠覆了这些古代社会的基本原则,不仅启动了根据以自由为支点确立起来的新原则去改造社会的实践进程,也启动了以自由为尺度重估一切传统与历史的思想运动。
所以,从“自由”的角度来切入,会让大家在进入后面十位思想家的远见之前,做好思考的准备。
人类何以有自己?当你在说“我自己”得时候,究竟指的是什么?这课程的思想家名单里,有一位人工智能之父图灵,图灵开辟的智能机启动了模仿人类自身的新时代,那么人自身能被机器复制吗?自由意志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自由即意味着关系,那么何以有自己?何以有他人?何以能够理解他人?萨特称他人即地狱,有可能忽略了什么可能性?哈贝马斯讨论的商谈伦理中,“自由”在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自由与德里达所说的“延异”有怎样的内在逻辑?对萨特、哈贝马斯、德里达几位思想家的精彩讨论,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大家也会陆续收听到。
我们何以完成古今之变,进入全新时代?
今天我要从第一哲学的角度的跟大家谈一谈“自由”这个主题。自由如何成为现代社会的支点?又如何成为现代思想的基石?对自由的追问与论证,是人类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一项思想事业。无论是洛克、卢梭,还是马克思,都把探究与捍卫自由作为自己的事业,而从康德到海德格尔、萨特,都把自由作为哲学的核心问题,以致在谢林看来,如果不追问与回答自由问题,那么哲学就失去了价值。
人类在概念层面上对自由的发现与论证,无异于发明了这样一枚“概念核弹”:它足以打破人类的一切等级,以及一切强权的一切垄断,把人类带向了人人均权而人人均势的时代。因为通过这枚概念核弹,人类在知识系统里,自觉地确立起了一种被康德称为“能够绝对自主-自动的”分离体,这就是拥有自由意志而能够真正独立-自主的行动主体,从而确立了个体人格(Person)的本位地位。据此,不仅把所有传统的文化世界乃至整个世界历史都置于重估的境地,颠覆了古代社会的基本原则,而且确立起了构建现代性社会秩序基础的基本原则。
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持续三百多年席卷全球的社会改造运动,以及对所有传统的文化与历史进行重估的运动。
从此,人类在社会-共同体层面上,进入了全球激荡而方向明确的时代,一个标榜“解放”的时代:从专制政治的统治中解放,从阶级剥削中解放,从民族压迫以及种种不平等中解放。而在历史-文化层面上,则进入了全面重估而标榜差异的时代:人们在遭遇差异纷呈的同时,不得不寻求更高普遍性,以使最大限度地相互容纳差异成为可能。为此,所有的差异都需要接受更高普遍性的洗礼,以便既为差异辩护,也为差异显明限度。而这个差异的限度就在于使一切差异成为可能的自由。因此,任何差异都不能以否定自由为代价,否则 这种差异就不能成为多元中的一元。在这个意义上,自由是多元的界限,也是重估一切差异的尺度。
一言以蔽之,因自由的发现而发现了人自身,人类进入了需要接受以自由为界限与尺度的洗礼,以便完成古今之变而进入全新时代。
与此相应的是,对自由的发现也重置了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从此,自由成了人类自我理解与理解世界的思想基石。特别是在哲学领域里,更是如此。可以说,离开自由,不仅无法理解我们何以有自己与他人,又何以有历史与希望,也无法理解世界何以同一又充满差异,更无法理解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处境。
那么,自由是如何被发现与论证的?究竟我们如何理解“自由”?在下一节中,我会先跟大家讨论,康德对自由的论证与理解,并展示他如何通过论证自由,颠覆了整个古代社会的基本原则,并且根据对自由的论证,确立了现代性社会的基本原则。
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节见。
转发海报与朋友分享思想家的远见
发表文章7篇 获得60个推荐 粉丝247人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德国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著有《时间与永恒》《真理与自由》等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