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4.4 波伏瓦 | 波伏瓦为什么创作《第二性》?

作者:沈珂

2020-07-20·阅读时长3分钟

19320人看过

4.4 波伏瓦 | 波伏瓦为什么创作《第二性》?

7.5MB
00:0005:25

三联中读的朋友,你好,我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的沈珂。在这一节中,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性》这部被西方女性奉为“圣经”的著作是如何诞生的。

在阅读之前,我们可能普遍会有一个这样的疑问:波伏瓦为什么会创作《第二性》?波伏瓦是不是因为对女权主义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完成如此完整、丰富并振聋发聩的论述女人的作品?


波伏瓦(1908-1986)


在波伏瓦的回忆录第三卷《事物的力量》中,她这样描述《第二性》一书的由来:“我是想写我自己”,在开始构思的过程中,“首先有一个问题冒了出来:做一个女人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原本以为自然而然的问题,却让她发现了不同于自我的另一个世界,“男人的世界”,因为萨特告诉她“您并没有像一个男孩子那样成长”,所以她开始“关注普遍意义上的女性的生存条件”。


波伏瓦回忆录第三卷《事物的力量(二)》,陈筱卿译,作家出版社,2013年


当然,除了波伏瓦个人意愿与写作冲动之外,《第二性》当然也有它的发生土壤。从法国本土来看,当时法国妇女在政治、经济、婚姻、 家庭、爱情、事业等方面遇到重重障碍。尽管二战以后有所改善,但差强人意。在法国,妇女直到 1945 年才被赋予选举权。法国是西方国家中最后一个赋予妇女选举权的国家。与法兰西民族在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引领世界潮流相反,在这一点上确实远远落后了。另外,在开始写作《第二性》的前后,波伏瓦应邀去美国的几所大学做讲座,也因此有机会接触到美国社会的状况,尤其是美国妇女的状况。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种族冲突美国中下层妇女的生存困境,这些第一手材料都成为《第二性》最真实的论述女性状况的事实依据,也启发她运用类比的方法找到了论述两性关系的突破口。这在我们之后的讲述中还会进一步展开。


《第二性》,波伏瓦著,郑克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写作《第二性》的那个当下,波伏瓦并不是一个自觉的女权主义者。翻开《第二性》,由始至终,波伏瓦从未自称是女权主义者,而书中对于女性问题的探讨也并非基于女权主义者的立场,因为在写作《第二性》之时,“我从来没有什么低人一等的感觉”,“我的女性特征对我没有丝毫的妨碍” 。波伏瓦开始更有意识地关注女性的生存、女性的解放,是在1949年《第二性》发表之后,正如她在与德国记者爱丽丝·施瓦兹的访谈中所说:

“在《第二性》快写完的时候,我曾经说自己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因为我认为,诸多女性问题的最终解决必须依赖于社会的整体发展。在我看来,能称得上女权主义者的,是那些为与阶级斗争无关的女性诉求而斗争的人。”

 直至1960年左右,她对“女权主义”也有了新的解读,开始积极地投身于妇女运动,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女权主义者。由此可见,写作《第二性》的初衷源于波伏瓦自身对于女性身份的认识、对于女性状况的思考,换句话说,是书写自我的强大动力与对女性的身份的深刻认识不期而遇,才催生了这一部描述和分析女性状况的百科全书。而如果说《第二性》在之后的女性主义解放运动中起到过重要作用,那么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激发女性对自我生存的认识

《第二性》在法国出版,是被划归到essai的文本类型,什么是essai?翻译成中文,为“随笔”,即围绕某个话题展开的较为自由、开放的评论。换句话说,曾一度被奉为西方女性圣经的《第二性》可以以更多元的方式来阅读,女性主义思想的,哲学的,文学的

好,这一节就讲到这里,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在下一节中,我会和大家一起走进《第二性》等几个哲学论述的文本,解析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他者。在波伏瓦看来,“他者”与“自我”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她在“他者”问题上的论述与萨特有差别吗?女性又在怎样的境遇下沦为了“绝对他者”?

一起跟随思想家

回望20世纪


文章作者

沈珂

发表文章8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142人

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讲师,多年来从事波伏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和思想家一起漫步

20世纪留给我们的10种远见

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1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