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军
2020-08-10·阅读时长7分钟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张军,欢迎和我一起走进20世纪十大思想家。我目前在复旦大学担任经济学院的院长,同时我还是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在上世纪80年代,我的专业方向是外国经济学术史或者叫外国经济思想史,所以有过相当长的时间,去了解、关注和研究外国经济思想史的演变。今天这一讲,我要跟大家一起来讨论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
凯恩斯的经济思想为何重要?
这一讲的第一节,我首先要跟大家讲一讲,凯恩斯的经济思想为什么这么重要?
1998年,美国的全美经济学会(AEA)开年会,他们每年都要开一次年会。在那次年会上,有150位经济学家投票选出20世纪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大家可能猜得出,排在第一名的就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排在第二名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那么凯恩斯为什么会当选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尽管实际上他的思想,他的学说,遭遇的批评也是史无前例的。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我想最重要的,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曾说,凯恩斯的理论其实改变了经济学,他说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之前,经济学不是这个样子,但是在出版之后,整个经济学有了很大的改变。萨缪尔森讲这句话,其实分量是很重的。
事实上,萨缪尔森在1940年代后期,他写了第一本现代的经济学的教科书就叫《经济学》,在《经济学》当中,他把凯恩斯的经济学和凯恩斯之前的经济学,做了一个混合,构成了现在整个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在萨缪尔森之前或者之后,还有很多著名经济学家都高度评价凯恩斯。比如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Roy Forbes Harrod),他曾经著名的所谓经济增长理论,写进了我们现在宏观经济学的教科书,那么他怎么评价凯恩斯?他说,凯恩斯的才华是无与伦比的,凯恩斯的经济学,他个人认为整个改变了我们对现代经济的看法。
在哈罗德讲这个话之前,我还想提到另外一位经济学家,英国的在197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约翰·希克斯(John R. Hicks ),希克斯本人曾经可能反对凯恩斯的经济学,但是后来成为凯恩斯经济学的追随者、传播者,同样也是一个贡献者。希克斯曾经说,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思想家,如果说一位是哈耶克,另外一位肯定是凯恩斯。
可见凯恩斯的经济学是当代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几乎所有现代经济体的一个最重要的分析的理论框架。没有了他,我们不知道怎么看今天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所以,凯恩斯经济学说的提出,被看作是20世纪经济学的一场革命,这句话一点都不过分。
20世纪经济学的一场革命
事实上,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他最著名的代表作《通论》,其实《通论》的全称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出版《通论》之前,他曾经写信给英国一位著名作家萧伯纳,说,我现在正在写的这本书可能会引发经济学的一场革命。换句话说,凯恩斯自己已经预料到他所做的事情是革命性的。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那么大家可能好奇,经济学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即便我们把视野回到亚当·斯密(Adam Smith),从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到凯恩斯1930年代出版《通论》,经济学也经历了很重要的几个发展的阶段,为什么说凯恩斯所做的工作成为革命性?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在凯恩斯之前,整个经济学的发展,一直是从微观角度来理解经济,缺少宏观的角度,或者说缺少一个看待经济的宏观的视角,这个有什么不同?
有些人会说,宏观的问题不就是微观个体的加总吗?我了解了微观经济的逻辑,是不是就很自然水到渠成,就可以明白宏观经济是怎么运行的。我相信凯恩斯之前的经济学家也是这样理解的,所以没有人动脑筋去思考宏观经济应该怎么来理解?可是凯恩斯他完全不这样看。事实上在他看来,宏观经济跟微观经济之间不是1+1=2的关系,所以他才革命性地大胆提出了在他之前从来没有过的几个重要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今天写到宏观经济学教科书里的所谓总量(aggregate),开始提出了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过去教书的时候,很多学生说总需求是不是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企业,每一个政府的需求的加总,总供给是不是每一个企业生产的加总?当然也许可以这样理解,但是实际上,如果我们这样理解又回到凯恩斯之前了,也就是说,我们了解了一个家庭,我们了解了一个企业的行为,我们好像完全知道宏观的经济应该怎么样运行。其实凯恩斯的革命,正好就在这个地方,他不认为我们了解了微观的东西,就自然明白了宏观的东西,其实不是,所以他才提出了总需求和总供给这两个最重要的概念。
何为宏观经济?
那么说到凯恩斯革命性地提出总需求的概念,也许我可以用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告诉大家,总需求跟微观层面上的需求到底有什么不同?我们都知道,每个人每个家庭,当然对消费品、对服务都会有需求,是不是加起来的这些需求,就可以很好地来理解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在需求层面上会有什么变化?
经济学家凯恩斯
其实在凯恩斯看来,这个并不完全是正确的。因为总需求的概念,其实是告诉我们宏观经济存在着需求水平的一个常态。如果经济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国家总的需求水平低于或者高于常态水平,宏观经济就会处于一个不稳定的波动状态。每个家庭,每个个人在自己的收入状况之下,他们会对某个商品,或者某个服务产生理性的需求。可是如果这些需求加总起来,我们会发现,并不见得这些理性的需求加总起来之后,依然是理性的。
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可能就明白,每个家庭对房子有相应的理性需求,比如小青年结婚,需要购买房子,我们把它叫做刚需;有些家庭需要改善住房,也会产生改善性的需求;有些家庭属于对投资的需求,也会去购买房子。从微观角度来讲,过去的经济学研究认为,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动机,是刚性、改善性需求,还是投资性需求,这都是合理的,从一个个体来讲都是非常合理的决策。可是加总起来,很可能会产生在房地产市场上的过度需求,引发房地产市场的房价持续攀升。由于房产又带有财产的性质,所以一旦房价攀升,就会引起更多的所谓追高的行为,大家就会更愿意在房地产市场去购买房子。
因为大家都预期,房价明天会比今天更高,所以今天就会做购房的决策。所以这是微观的个体,一个理性的投资,或者消费的需求的决策,但是在宏观层面上会变得不理性。这个就是凯恩斯为什么要放弃简单地把微观的需求加总,得到宏观需求的逻辑的原因,而创造性提出一个完全新的概念:总需求。也就是说我们看待宏观经济的时候,应该关注总的需求,总的需求是不是合理,总的需求是不是能够让国家的宏观经济保持稳定,而不在于总的需求是不是每一个个体的合理需求的加总。
对危机的深入思考
那么有了总需求的概念,我们就能够更好地把握宏观经济在运行过程当中,为什么有的时候会出现萧条?有的时候会出现过度的繁荣?为什么经济可能会出现危机?
在1929年这一场世界性大危机之前,并不是说在整个西方世界没有过危机,只不过那些危机的影响力还不够,没有引发经济学家对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危机的深入思考。那么1929年的这场危机,让凯恩斯彻底放弃了马歇尔(凯恩斯的老师)所发展的整个经济学的那一套系统,那套系统完全是一个微观系统,所以凯恩斯在放弃了他老师的微观理论的基础之上,开始思考是不是应该有一套新的理论来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来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可能出现严重的萧条或者危机,我想这是凯恩斯革命的一个出发点。
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之所以凯恩斯的学说,成为当代整个西方乃至全球的经济思潮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改变。我想就是因为在他之后,不管我们认同不认同凯恩斯的这套理论,每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忽视对宏观经济的关注和总需求的管理。
更何况,在凯恩斯之后的差不多半个多世纪,全球经济无论是发达的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的经济体,我们都知道经济一直不是那么稳定,不断要出现各种各样的危机,各种各样的萧条,会受到不同的外部的冲击,整个经济处于波动的常态。
由于宏观经济并不像凯恩斯之前的经济学家一直认为的,它会自动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所以不管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中国、印度这样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他们的政府都需要对宏观经济进行高度关注和有效管理。没有这样的宏观政策来应对各种各样的经济波动,很多国家可能会遭遇长时间的经济萧条、经济危机。因此不管凯恩斯学说遭遇什么样的批评,不管我们在更长远方面如何来理解国家以及宏观政策,不管我们如何看待凯恩斯革命在整个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我们今天都不可能摆脱凯恩斯思想的影响。
好的,本节的内容就到这里。这次音频当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和图片,大家可以到文稿当中进行查看。那么下一节,我要为大家介绍凯恩斯的革命与战后全球经济的一个发展。
发表文章6篇 获得9个推荐 粉丝158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