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那些又丧又迷茫的年轻人 | 声东击西Vol.31

作者:

2020-08-29·阅读时长2分钟

35212人看过
当丧和迷茫成为“常规”,你需要的是找到一套科学的方法,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意义感。

那些又丧又迷茫的年轻人

54.1MB
00:0059:02

主播/徐涛,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

嘉宾/赵昱鲲,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微博@赵昱鲲)

[06:48] 理智是情感的律师,隔绝情感的人无法作出选择
[10:45] 丧和迷茫是受控动机导致的
[17:02] 如何重新发现自我
[21:43] 沉船练习,对价值观的思考
[40:19] 原生家庭伤害可以被抚平吗
[45:24] 锻炼自己的成长性思维

这期节目制作中,我有一点点私心,想要做给一些我在乎的朋友。他们说自己很丧和迷茫,看不到出路。

我一直觉得心理学是一种很好的工具,能够了解你自己,并更有效地从源头去解决一些问题。

之前「声东击西」也聊到过积极心理学,是说人类其实总是在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和逆境,而积极心理学提供的视角、思维框架和方法非常有用。那次节目之后,也有听众说会想要了解更多。

所以今天我们请到了一位和积极心理学有关的嘉宾,他是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昱鲲老师。

这期节目中有一些观点对我也很有启发。例如原生家庭带来的大大小小的伤害,也许可以不对你造成巨大影响;以及为什么作出理性的决策其实也需要情感和感性的支撑,等等。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于一整套认识你自己和这个世界的方法,例如你可以改变自己的mindset,来面对遇到的各种挫折失败;以及无论在什么环境下,你总是可以去寻找自己的意义感,并用这种意义感来充实自己的人生。

【相关阅读】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思考快与慢》的作者。

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cideTheory),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 Edward L. 和Ryan Richard M. 等人在20 世纪80 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理论,它将动机区分为自主动机和受控动机。

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在1955 年发展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也是1960 年代美国性解放运动的先驱。

# 中读App上有相应的精品心理学课程《这,就是心理学》,有试听课可供选择,点击下方图片跳转~



编辑、剪辑/严岩 设计/秋雨

|声东击西|

(点击图片可跳转声东击西所有音频内容)

这是一群驻外记者为你带来的播客。这里讨论城市与未来,电影与现场,也谈论技术创新与人类生活的变革。这里有一手的现场观察和体验,有趣有料的话题探讨,还有不定期出现的神秘嘉宾。

世界宽广,但人们被日常所限,那就让作为记者的他们,为你推开意想不到的窗户,看见不一样的世界,触及不一样的信息,激发不一样的思考。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发表文章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