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聚焦》:瞬息善念,不枉周折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05·阅读时长13分钟

30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952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电影《聚焦》剧照 )

故事是这样的:2001年,《波士顿环球报》来了一位新主编,于是在人事变动、行业变革、新闻敏感以及个人兴趣的综合作用下,负责深入调查的“聚焦”编辑组决定调查一个天主教神父娈童案,他们从一个猥亵了上百个儿童的神父顺藤摸瓜发现这是个“系统性”以及“体制性”的案件。系统性是说神父娈童是个有普遍性的现象级状况,而非局限于波士顿一地或单个神父的个体性行为——专注于涉案神父及其受害者心理健康问题的专家指出约有6%的天主教神父有猥亵行为,而教廷及整个天主教宗教系统对此心知肚明;“体制性”是说地方宗教首脑了解并有计划地掩盖真相并以调任为手段庇护此种罪行,使猥亵者和施暴者免于法律或宗教的处罚或制裁。施暴者名单从一个上升到两三个、13个,又上升到90个,从资料调查中甄别出了87个,最终从资深业内律师处确认出70个,然后,此事件的深度调查得以披露。现实,如同影片末尾字幕描述的,几十年中,波士顿有249名神父曾不同程度猥亵儿童。

我所赞叹的是剧本写作之细腻而不失流畅,正义而不失公允,真实而不失现实,点到为止却又能鞭挞心灵,面面俱到却又不着痕迹。

1

首先是对于调查记者,《聚焦》成功地起到了让人们对记者这个职业肃然起敬的效果,可贵的是没有借助太多升华或者渲染加工过的情节。

为了让观众感觉到真实性,影片大量采用了顺叙和白描手法,摄影机常常追踪着记者孤单的背影和独自伏案的空旷。观众随着记者们一路沉迷下去,从最初的试探调查看看,到中间屡屡发现事态严重的惊讶与愤怒交加,到后期如拔草非要拔到根、挤痘痘非要挤到出血的欲罢不能,到最后正视了结局、直面了首恶的始与终。


( 电影《聚焦》剧照 )

这是一部忠于真实的影片,演员们没有去自由发挥创作,而是跟随着原型记者团队生活了几个月。迈克尔·基顿(Michael Keaton)演的团队“教练”,自然而然地重现了原型人物“罗比”(Robby)戴着老花镜两个手指敲键盘的样子,访谈中反复确认重要事实的反应,马克·鲁法洛(Mark Ruffalo)惟妙惟肖地模仿了迈克·雷赞德斯(Mike Rezendes)多动症似的小动作和波士顿口音,如果你看到了演员与原型团队的合照,你会惊讶,拍照时瑞秋·麦克亚当斯(Rachel McAdams)与原型萨沙·菲佛(Sacha Pfeiffer)气质之契合,列维·施瑞博尔(Liev Schreiber)与原型马蒂·巴伦(Marty Baron)表情之神似。这是一种心怀敬意的表演,对于几位处于演技爆发,正能够独挑大梁时期的演员,也需要对价值的认可,对自我的克制。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1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42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引力波

我们的未来将如何改变

218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