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05·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925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塞巴斯蒂安·哈夫纳 )
关于纳粹德国与德意志帝国的关系,“二战”结束以来史学界的普遍做法是将希特勒政权视作“德国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产物”,其极权主义、国家暴力、领土扩张和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处处与德意志帝国的政治文化一脉相承。
但自20世纪80年代起,德国史学界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学者们认为纳粹德国与德意志帝国不能相提并论,至少,前者的许多特征是无法在德国历史上找到相关渊源的。譬如,约阿希姆·费斯特《第三帝国的最后十四天》提到,希特勒本人的赌徒性格使其对德国本土实施焦土政策的“尼禄命令”是前所未见的,而弗兰克·巴约尔《纳粹德国的腐败与反腐》则揭示第三帝国与其说是个国家,毋宁说是个秉持“匪首―打手”原则的强盗政治共同体。这些著作以全新的视角探讨了纳粹德国迥异于德意志帝国的方方面面,予人许多启发。
相对于上述著作,塞巴斯蒂安·哈夫纳的《从俾斯麦到希特勒》看起来就“保守”得多。当然,哈夫纳也谈纳粹德国的异质性。比如,他认为希特勒所奉行的犹太人灭绝政策,及其政体所具备的“专制独裁下的无政府状态”这样的双重特征为历代德国政府所无。不过,他仍强调纳粹德国的延续性要远远多过独特性,其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思想,是可以在帝国时代找到鼻祖的。但有趣的是,帝国的实际缔造者“铁血宰相”俾斯麦,却恰恰是这些思想的积极反对者。俾斯麦苦心孤诣打造的国家如何一步一步偏离其设计的轨道,可以说是《从俾斯麦到希特勒》的最大看点。
发表文章601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42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