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视频 | 袁弘:热干面,平实中的隆重 | 《烟火气里的武汉》VOL.01

作者:袁弘

2020-10-15·阅读时长2分钟

615人看过

大家好,我是武汉人袁弘,很荣幸这次应三联和爱奇艺的邀请,为大家讲述武汉美食。今天我想给大家讲的是武汉最有名的一种美食——热干面,这篇文章叫《武汉过早:平实中的隆重》。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武汉的烟火气和地道的武汉味道,我想用武汉话为大家讲述。

武汉人称吃早餐为“过早”。在“过年”之外,同样用“过”字来对待早餐,可见重视的程度。清朝道光年间的《汉口竹枝词》中有“过早” 一词的最早表达:“小家妇女学豪门,睡到晨时醒梦魂;旦慢梳头先过早,糍粑油饺一齐吞。”由这部《竹枝词》又可见当时小吃景象的繁盛:“三天过早异平常,一顿狼餐饭可忘,切面豆丝干线粉,鱼糁圆子滚鸡汤。” 

在武汉,几乎没有人是在家吃早餐的。外面那么多品种的选择,为什么还要在家费功夫? 这似乎是一种良性循环——早餐丰富吸引人们在外就餐,就餐人数众多也促进商贩不断来做种类创新。买回家吃则是例外。当地朋友说,传统上评价一个武汉媳妇在家是否有地位,就是看婆婆会不会早起给她买好早餐。早餐队伍里经常可见手拿饭盒的叔叔阿姨,有的还是多层。他们负责解决一家的早餐,好让老老小小起床之后,看到美味就在桌上。

武汉的美食作家曾庆伟说过,即使其中一些由于耗时长、工序复杂消失不见,今天在武汉耍做到一个月天天过早不重样仍是轻而易举。他认为武汉早餐的丰富体现在三点:一是食材多样,二是风味融合,三是做法多变。食材多样是因为武汉地处江汉平原,河湖众多,在物产上占据优势。武汉又有“九省通衢” 之称,自古便是水上运输的交通枢纽,南北物资在这里汇聚,再加上南来北往的商旅过客,口味便融合多元起来。即使你刚到武汉,也一定能找到最适宜的那一口滋味。

在武汉要论受欢迎程度,首推热干面。 湖北作家池莉在小说《烦恼人生》里就将这种面的做法和配料交代的清楚:碱面下沸水去焯,然后扣进碗里,淋上酱油、麻油、芝麻酱、味精和胡椒粉,最后撒一搓葱花。让这碗热干面别有风味的还有顶上来一勺红艳艳的萝卜丁,吃面时就有一种叮叮当当的爽脆口感夹杂其中。

武汉人吃热干面看起来毫不讲究。有一种是在马路边,把店铺摆出来的塑料椅当作桌子,坐在一只更小的板凳上埋头呼噜呼噜地吃:还有一种完全是武汉特有的风景——边走边吃,路可以走得飞快,但纸碗却端得平稳,三下五除二就将面条挑进肚里。

如果坐下来吃热干面,往往会点个蛋酒来干湿搭配。还吃不饱的话,各类炸物就要登场了。武汉过早中,油炸食品类别之多让人眼花缭乱,数得出来的就有面窝、鸡冠饺、糯米鸡、欢喜坨、油香、酥饺、炸糍粑、油条和油饼。这还不算品种间的结合,比如糯米包油条、油饼夹烧卖。炸油条油饼的摊子上经常还会有一种叫油饺头的小玩意儿,是用炸油饼剰余的面糊做的副产品,两三块钱能买一大袋子,吃的是个解馋的滋味。

热衷油炸食品,是人类追求脂肪果腹的天性。某种程度上,码头文化可以解释武汉人为何格外青睐重油耐饱的食品,并将创造力发挥于此。除此之外,曾在武汉居住多年的学者易中天将这样的饮食喜好归结于武汉人的性格:“武汉人的性格中有韧性、有蛮劲,也有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武汉人的这种性格甚至表现于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是在三伏天也要吃油炸食品的。厨师们汗流浃背地站在油锅前炸,食客们则汗流浃背地站在油锅前等,大家都不在乎。

武汉当地还有一句方言大概意思是:你舍得给别人吃,别人才会给你吃。正是生意人的这种诚恳与钻研,和食客的热情与耐心,成就了武汉早点在接地气的风格中做出了一番天地。

文章作者

袁弘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人

演员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烟火气里的武汉

三联采访录·湖北美食特辑

22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