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孟苏
2020-11-27·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986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1988年,简·莫里斯于旅行途中
“我们这一代的首席记者”
简·莫里斯(Jan Morris)的人生是一段段旅程。作为记者、旅行作家和历史学家,她自述“在35岁以前就以走马观花但异常欢愉的方式几乎观光了全世界”;作为公开变性过程的公众人物,她此生最长的旅程是从男性到女性的跨越。
1926年10月2日,莫里斯出生于一个音乐之家,是家里三个男孩中最小的一个,名字叫詹姆斯·汉弗莱·莫里斯。他的母亲毕业于莱比锡音乐学院,是教堂管风琴手,两个哥哥长大后是职业音乐家,他9岁也被送进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的唱诗班学校上学。
他17岁中学毕业,时逢“二战”,加入英国军队,在巴勒斯坦担任情报官员。退役后他进入牛津大学,毕业后正式做了记者,职业生涯颇为成功。
1953年,莫里斯作为《泰晤士报》的记者,也是唯一一名随行记者,独家报道了英国探险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新闻。临行前,莫里斯担心竞争对手窃取他的独家报道,与报社约定用假密码。当埃德蒙·希拉里、丹增·诺尔盖登顶后,他冒着极大的风险爬下山,到最近的一个印度哨所,通过军队电台向伦敦发回信息:“雪况恶劣停止前进大本营被丢弃昨天停止等待情况好转。”真实意思是:“希拉里和丹增于5月29日登上珠穆朗玛峰。”后来莫里斯在《欧洲五十年》中写道:“我写的关于胜利登顶的新闻稿恰在伊丽莎白二世加冕礼的头一天晚上传抵伦敦。”《泰晤士报》得以在全国庆祝伊丽莎白新时代到来之际报道了这一事件。
1956年英国、法国、以色列对埃及发动军事行动,以抢回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在报道立场上,莫里斯与他供职的《泰晤士报》发生分歧,辞职加入《曼彻斯特卫报》(《卫报》的前身),发回一系列报道,从舆论上迫使时任首相艾登下台。
他后来自述记者生涯经历了“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各大国在莫斯科的较量,使得戴高乐重新掌权的阿尔及利亚事件以及汽车首次驶过阿曼沙漠等”。他还在耶路撒冷的法庭上看到站在防弹玻璃后受审的阿道夫·艾希曼,采访过“猫一样敏捷的”切·格瓦拉。《经济学人》杂志赞誉他是“我们这一代的首席记者”。
60年代,他看够了世界,“我的读者想来也读够了”,改变写作方向,成为旅行作家,为威尼斯、牛津、悉尼、西班牙等城市、国家留下了印象派风格的文学肖像画。比如他写拉斯维加斯:“拉斯维加斯有时会让我想起西西里岛或撒丁岛上的一些可怕小镇,那地方的人一半是杀人犯、绑匪或行敲诈勒索之事,另一半则装聋作哑。”
他自称专职写作后,“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无所事事地闲逛,看看世界,让世界看看我”,其实每到一地他都要去当地的法庭旁听审案,因为法庭最能反映“一个地方的社会、政治和道德状况”。接下来他会去市场、火车站。
美国科幻小说作家托马斯·迪什称赞莫里斯的旅行文学写作,“对其他旅行作家来说就像约翰·勒卡雷对其他间谍小说家”。莫里斯头上戴了一大堆各种“20世纪最优秀旅行作家”的高帽子,2016年在接受BBC采访时却说,她不喜欢被称为“旅行”作家,因为她写的不是旅游休闲和游记,而是关于某个地方和人。
发表文章30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316人
作家,媒体人,英国文化研究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