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20-11-27·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171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从今年入选星级的榜单中不难看出,中餐所占比例逐年攀升(视觉中国供图)
文/麦角菌
去年的北京自然也不例外,入冬前,北京米其林在星级榜单尚未发布的时候,就引来了不少异见。人们大多对于必比登榜单上的豆汁、炸酱面以及华天集团旗下的餐厅发出质疑,社交媒体上似乎也没有多少人去关心一、二、三星最终花落谁家,而是对米其林的权威性冷嘲热讽。尽管如此,就在最终星级评选揭晓之后,多数上榜的餐厅还是被食客订满,二、三星的新荣记、屋里厢和京兆尹自不必说,订位一度被排在一两周后,就连尹三豆汁、柴氏风味斋的排队等位时间,也比之前长了不少。
总之,伴随着争议,米其林制造了一轮新的美食热度,一拨拨“榜单尝鲜者、打卡者”络绎不绝,这让不少本地餐饮人,在自媒体笔下的“美食荒漠帝都”看到了绿洲的影子。不过就在两个月后,疫情暴发了,自1月起,整个餐饮行业都陷入了沉寂。曾有人推测,中国的米其林会不会也像欧美等地区一样,宣布推迟发布今年的榜单?不过,2020年9月末,广州的米其林榜单揭晓了。
像前两届一样,广州这座以粤菜美食闻名的城市依旧没有餐厅上榜三星,不过似乎是为了鼓励新的厨师和餐厅,榜单新增设了厨师奖和服务奖。2018年的时候,米其林特意为全球的粤菜餐厅推出了一本打卡指南。这是米其林第一次针对一个菜系,而不是一个地区发布的指南,共有15个国家的291间门店入选,包括4家三星餐馆、11家二星餐馆以及63家一星餐馆,阵容不小。然而,作为粤菜大本营,广州却只在第三年摘下14颗星,着实令人诧异。
一位身在广州的主厨曾直言,从早茶到消夜,广州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已经固化,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餐厅的经营方式,似乎没有人想要为米其林而改变什么,因为那些热门的餐厅,已经找到了吞吐最大客流的方式,并且和他们的食客达成了某种默契。
10月21日,上海的米其林也发布了。在4万多家餐厅中,脱颖而出32家一星、10家二星和1家三星,这个战果令其他城市羡慕不已。上海是很多餐饮投资人向往的城市,如今,餐厅和厨师们的表现越发出色,稳定的“摘星量”几乎让上海跻身国际一线美食城市。从今年入选星级的榜单中不难看出,中餐所占比例逐年攀升,本帮菜、福建菜、江浙菜都能在这里崭露头角,与高端西餐一决高下。从最初的争议到日常的打卡,米其林似乎很快就和当地“和解”了,于是它也成为中高端餐饮奋斗的目标之一。似乎正是在这个趋势的推动下,上海引来了不少厨师落地于此。
再看今年北京的第二本《米其林指南》,总共30家上榜,其中三星2家、二星2家、一星26家,一星新增6家,三星新增1家,多数餐厅都保持了去年的成绩,个别餐厅稳中有进。去年的二星素食餐厅京兆尹荣升三星,二星的位置新增了京季餐厅,一星新晋餐厅中的北京菜“乡味小厨”、东北菜“止观小馆”和紫金阁,都是从餐盘榜越入星级的。
发表文章6017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47942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