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爱盛装的神:印度教中的一个地方传统

作者:读书

2020-12-22·阅读时长11分钟

33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501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吴晓黎

南印度喀拉拉邦北部,俗称马拉巴(Malabar),这个地区存在着一种源远流长的信仰,是神喜欢人盛装打扮呈现他的形象。在通常一年一度举行的崇神仪式上,神会附体在那位装扮他的人身上,后者在神附体之后会舞蹈,并向信众赐福。这里的神被称为特雅姆(Teyyam/Theyyam,在马拉巴南部称为提拉 [Tira]),是“神”的一个变称,准确地说,这里的神是爱盛装的神。特雅姆有三四百种,绝大部分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大部分是人转化而来的神。他们都有自己特定的面妆、头冠和服饰。村落社区、种姓或家族在特定的日期为自己信奉的特雅姆举办的仪式表演, “神舞 ”(Teyyattam)或“戏舞 ”(kaliyattam),也简称 “特雅姆 ”。

我第一次知道特雅姆是在喀拉拉南部的旅游城市科钦的一个私人建立的民俗博物馆。博物馆的展品里有不同特雅姆的服饰和头冠,造型夸张,色彩浓重,某些地方让我想起卡塔卡里(kathakali,katha意为故事,kali意为戏剧)—此前,我在喀拉拉南部的一个村镇做过一年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印度教徒的宗教生活也是我关注的一个方面,在镇上最大湿婆庙的庙节上,我看过卡塔卡里精微迷人的表演,内容是史诗《罗摩衍那》的片段。卡塔卡里虽然常在寺庙的舞台上演出,但它不是仪式艺术,也就是说不是仪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卡塔卡里是十七、十八世纪在喀拉拉邦发展起来的舞剧和默剧,它遵从印度古典戏剧理论《舞论》所阐述的表演标准和技术,以其古典艺术形式成为当代喀拉拉邦的文化名片。我后来发现,特雅姆业已成为北部喀拉拉的地方文化代表。二○一八年十二月九日,喀拉拉北部第二个国际机场 —坎努尔(Kannur)国际机场,举行了启用仪式。新机场装饰就用了卡塔卡里和特雅姆的壁画,而报纸和网络新闻中出镜率更高的,是海关出口正对着的巨幅特雅姆壁画:一张画着巨大的黑眼圈和繁复精美的黄色红色纹饰的脸,戴着金属和皱褶布编缀的银、金、红三色的华丽头冠。我那时正坐在喀拉拉北部卡里卡特大学的招待所里看报纸 —我在特雅姆节日季来这里访学三个月,主要就是为了看特雅姆。 

文章作者

读书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20755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读书

D U S H U

597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