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故宫“石渠宝笈特展”:《清明上河图》全卷打开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07·阅读时长7分钟

58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889个字,产生1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清  张若霭《临明朱竹书画》卷(局部)

文 /  朱蓝

“石渠宝笈”是什么?这个收藏专业领域的词汇伴随着今年的故宫大展,逐渐热了起来。“石渠”一词出自《汉书》,西汉时,皇家图书的典藏与编校机构设有“石渠阁”、“天禄阁”,在后世流传中,将“石渠”、“天禄”指代为皇家收藏图书典籍。《石渠宝笈》就是清代乾嘉年间由皇帝亲自主持编纂的一部大型书画著录文献,详细记载了清宫内府书画收藏的状况。继北宋《宣和画谱》以来,历代皇家没有像清代这样重视历代书画的收藏、鉴定与著录,清代发展至乾嘉时期,经济富足,加之乾隆皇帝本人对书画热衷,成就了这样一部典籍。此外,乾隆皇帝对历代古籍善本也广为搜罗与庋藏,他专门辟乾清宫昭仁殿为“天禄琳琅”,广纳天下珍本,详考其刊印、流传、年代、鉴藏等问题,又成就另一部著录典籍《天禄琳琅书目》。至此,清代宫廷对中国书画艺术、善本古籍的保护与传承就以两部皇皇巨著,向汉代的“石渠”、“天禄”二阁致敬。

世人多诟病乾隆皇帝附庸风雅,题诗无数,尤其在其收藏的书画珍品上题字,几乎每件都题,密如佛头着粪,这从本次展览的大部分展品上都可窥见。但反过来看,也说明他对书画的痴迷喜好。有评乾隆的书法俗气,实在是因为题字太多,其实他学赵孟頫非常用功,后又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字体偏长,中正平和,有帝王贵气。本次“石渠宝笈特展”上展出赵孟頫书《洛神赋》及乾隆行书《随安室诗》,观者可以自行比对。

“石渠宝笈特展”以《石渠宝笈》这部著录典籍为主线,在故宫的展览中尚属首次,对观众来说,欣赏书画的难度也被提高了。与那些单一线索的专题展不同,《石渠宝笈》著录书画作品量非常大,内府鉴定收藏有专门制度,编纂有复杂的体例,这些作品的庋藏更替、流散沉浮也有着曲折经历,所以,要想更加深入地欣赏这个展览,必须要对《石渠宝笈》有所了解。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1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42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圣城拉萨

世俗、宗教与自然

233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