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贝多芬vs马勒:鲍元恺、赵季平、陈其钢、盛宗亮、于京君、黄若、周天的十九问答

作者: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2021-03-25·阅读时长22分钟

145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1421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组稿

2020/21乐季,贝多芬250年暨马勒110年

由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向当代作曲家们发起提问

(标题文字及本页照片均按作曲家年龄排序)

贝多芬十问

1、您什么时候第一次听到贝多芬的音乐,是哪一首,当时有怎样的感受?

鲍元恺:我第一次从手摇唱机的78转唱片听到的交响乐,是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那一年我小学刚刚毕业。也正是因为这次听唱片,我几乎背下了全部音乐主题,引起了父亲和他的音乐家朋友的注意。在他们的鼓励下,我投考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踏上了音乐之途。

于京君:1973年,我在中央音乐学院读书时从图书馆借到一张唱片,是中央乐团庆祝建国十周年的演出,其中有一首贝多芬的《艾格蒙特序曲》,当时听了觉得非常震撼。作为一名作曲家同行,这种震撼既是感受到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存在的欣喜,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振。我第一次接触西方音乐是大约1968年,在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中听到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双人舞,觉得耳目一新,但对我的冲击还是远远小于第一次听到贝多芬的作品。

陈其钢:我1978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在这前后,第一批西方的交响乐团来华演出。当时没有音乐厅,在音效没有改造过的会场里,乐团的演出几乎没声,但是我们听了觉得似乎是天上来的声音。音乐会上当然就包括贝多芬的作品,《第七交响曲》和《第八交响曲》,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个深刻不光指作品本身,还涵盖了很多方面:乐队的声音,指挥的状态,音乐的处理。那种影响应该是全方位的。

黄若:我第一次听到贝多芬的音乐应该是小学的时候,音乐导赏课上老师讲到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命运”。我很小,大概才二、三年级,以一个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听到什么技巧,但是老师说,音乐开始的几下重音就像命运之神在敲门,我感觉挺生动。

周天:五岁的时候,我第一次听到“贝五”。当时听着就觉得想动,手舞足蹈。


黄若

2、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中,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是哪一首?

鲍元恺:1959年,中央音乐学院和附中迁京第二年,我在当时的首都剧场观看了严良堃先生指挥中央乐团,魏启贤、魏鸣泉、梁美珍、蔡焕贞担任独唱的“贝九”。那是中央乐团的国庆十周年的特别献礼。这次虽然不是一场成熟的“贝九”,但是给我留下的印象终生不灭。

赵季平:我最喜欢的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我觉得贝多芬的交响乐里包含了他的哲学思想和精神气质。

盛宗亮:《第七交响曲》一直是我最喜爱的。当年伯恩斯坦问我想先学哪部贝多芬交响曲,我便选了它。

于京君:伯恩斯坦曾有个讲座,他把“贝五”的所有草稿拿出来让乐队演奏,体会从草稿到终稿是什么样的变化。其实以前的版本也很不错,但贝多芬一直改到了最后那种最好的状态,能感受到他不想被世俗框住,想挣扎出来。“命运”的开头仅仅通过简短的八个音就完成了充满力量的表达,铿锵有力。

不过我非常不喜欢《第九交响曲》“欢乐颂”的结束。这个结束在音乐上其实是停不住的,就像野马奔跑着,忽然间为了收而收,非常不满足。如果去看他的手稿,第五、第六的结尾都很有条理、圆满,“贝九”的结束则比较遗憾。

黄若:我最喜欢的是第六和第七。《第六交响曲》的标题是“田园”。作为一个古典乐派的作曲家,贝多芬写“标题音乐”,用音乐去描绘景象,已经超前了。我小时候看过迪士尼的动画片Fantasia(《幻想曲》),记得动画片里“田园”的部分就是几匹马在奔跑,十分视觉化。贝多芬《第七交响曲》里我比较喜欢慢乐章,也就是第二乐章“funeral march”(葬礼进行曲)。他用了极其简单的主导动机贯穿全曲。

911事件发生前,阿巴多指挥的柏林爱乐本来要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演奏马勒《第七交响曲》。因为911事件,乐团临时把曲目换“贝七”。当时是我第一次现场看阿巴多指挥,听到“葬礼进行曲”的部分,那种心情无法用文字表达,深深地体会到音乐的感染力。

我比较不喜欢的是第一和第二,贝多芬还没完全走出海顿大树的树荫,比较规整;真正形成贝多芬的风格是从第三开始。

周天:挑一首有点难。第六、第九和第五我都很喜欢。以前对《第四交响曲》不是特别理解,但前两年听了Manfred Honeck(曼弗雷德•霍内克)指挥匹兹堡交响乐团的现场,顿时意识到这部作品的伟大。所以还要多听多研究。

文章作者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发表文章4篇 获得11个推荐 粉丝34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