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21-03-25·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294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陈默
“大分裂”时期的意大利
经历了1309至1377年的“巴比伦之囚”时期,西方基督教会和封建王国之间的教权斗争并没有多少缓和。虽然格里高利十一世在1377年将教廷从法国阿维尼翁重新迁回罗马,但一年后法籍为主的红衣主教们并不承认意大利籍的新教皇乌尔班六世,他们在阿维尼翁另选出自己圈子的人为教皇克莱门七世。然而,1409年的比萨大公会议并没有改变分裂的状况,选出的第三位教皇亚历山大五世导致了三个教皇并立的局面。直到1414年康斯坦茨大公会议上才选举出各方一致认可的马丁五世取代三位教皇,结束了这一分裂局面。1377到1417年这段时期史称“大分裂”(Great Schism)。
“大分裂”时期的意大利仍然是许多城邦国家并立,北部和西部分别是热那亚和米兰,中部是教皇国和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王国占据南部,而东部是威尼斯的势力范围。威尼斯和热那亚这对老冤家的战争,在基奥贾大战后以热那亚失败而告终。威尼斯遂成为海上霸主,并在15世纪的前几年将陆地领土扩张到帕多瓦、维琴察和维罗纳。经历了瘟疫和战乱后仅剩两万多人口的罗马,在教皇从阿维尼翁归来之后,重新组织和巩固了教皇国,再次成为亚平宁半岛的强国之一。
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主要城市处于一个个家族的专制统治之下,他们既是挥霍无度的暴君,也是对艺术慷慨解囊的资助人,为文艺复兴的繁荣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基础。米兰的维斯孔蒂家族和斯福尔扎家族,曼图亚的贡萨加家族,费拉拉的德埃斯特家族,里米尼的马拉泰斯塔家族,乌尔比诺的蒙泰费尔特罗家族,维罗纳的斯卡拉家族,以及最重要的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即是这类统治家族的代表。
在这些家族和教廷的庇护和资助下,14世纪和15世纪初期的意大利在文学、绘画、雕塑和建筑方面绚烂多彩,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家和杰作,彼特拉克、但丁、薄伽丘、乔托、布鲁内莱斯基、吉贝尔蒂和多那太罗等如璀璨的群星影响了几个世纪。
在音乐方面,随着教廷回归和大公会议的召开,很多北方作曲家来到意大利工作,并和意大利本土作曲家一起,将意大利“新艺术”(Ars Nova)风格和阿维尼翁发展起来的“精微艺术”(Ars Subtilior)风格融合,形成了一种国际性多声部音乐风格。其中最著名的两位作曲家就是本文介绍的意大利人扎卡拉(Zacara)和佛兰德人奇科尼亚(Ciconia),他们的世俗歌曲主要保存在《曼奇尼抄本》(Mancini Codex,以下简称为《抄本》)中。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8374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