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巴洛克时期的协奏曲和大协奏曲

作者:爱乐

2021-03-25·阅读时长8分钟

177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047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马毅 崔红霞

作为现代人,我们耳熟能详的协奏曲基本都是18和19世纪的协奏曲,比如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的协奏曲等等。时至今日,这些协奏曲在音乐厅依然有着非常高的上座率,因为独奏乐器的辉煌富丽的音色、绚丽多彩的技巧和乐队迷人的伴奏形成的独特魅力都让听众深为着迷。协奏曲最早开创成型于巴洛克时期,但那时的协奏曲和我们现在理解的19世纪的协奏曲并不等同。19世纪浪漫时期的协奏曲,独奏乐器一枝独秀,整个乐队的功能是伴奏,是种主次关系。而巴洛克时期开创的协奏曲原意却并非如此,这要从它的历史因由说起。

协奏曲concerto的意大利原文来自于concertare,原意是竞争、对抗、协作。它也是古希腊神话中最受喜爱的主题,比如发生在人和人之间、人和神之间、神和神之间的竞争对抗,此类主题最具代表性的神话当属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战争》。最晚大概在1600年左右,这一主题被借用到了音乐中,它在音乐中具体表现为不同乐器之间或不同声部之间的竞争、协作、对话。而这是巴洛克协奏曲的核心概念,不管演奏的人数是5个人还是50个人。只要遵循了在不同组别之间的竞奏、协作这一核心要素,那它那就是巴洛克协奏曲。

协奏曲这个体裁在巴洛克时期主要分为罗马乐派的大协奏曲和威尼斯乐派的独奏协奏曲两种。大家都认为罗马的作曲家兼小提琴家科雷利是大协奏曲这种体裁的首创者,其实不然。他最早的大协奏曲写于1680年,1714年才作为大协奏曲集作品6号出版。但其实在1675年时,意大利作曲家斯特拉代拉(Stradella)已经在使用大协奏曲的方式来谱曲了,只不过他写的这首曲名为《小提琴与低音声部交响曲》(Sinfonia per violini e bassi a concertino e concerto grosso destinti)使用了传统的交响曲来命名,但它的结构和内容都是典型的大协奏曲体裁,是历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大协奏曲,斯特拉代拉可以说才是真正的大协奏曲的创始人。大协奏曲一般由两组人员构成,一个是独奏人员组成的“主奏部”(concertino),另一个是乐队组成的“合奏部”(ripieno),这两组属于竞争以及协作的关系。大协奏曲中的主奏部一般由两把小提琴和一个通奏低音组构成,当然也可以把小提琴替换成别的独奏乐器。而合奏部则由常规的乐队组成。巴洛克时期的很多作曲家,比如斯卡拉蒂、亨德尔等都喜欢谱写大协奏曲,并留下了很多大协奏曲作品的珍贵遗产。不过最富盛名的大协奏曲,还是出自被称为大协奏曲之父的科雷利之手。之前提到他的12首大协奏曲作品6号在巴洛克时期传播影响得极为广泛。这些大协奏曲包含8首教堂协奏曲(concerti da chiesa)及4首室内协奏曲(concerti da camera)。早期的协奏曲和奏鸣曲一样都有室内和教堂之分。其教堂协奏曲有4-7个乐章,里面至少有一个乐章是按照严格的赋格体裁写成的;而室内协奏曲则非常类似于法国组曲,第一乐章为前奏曲,再接下来则是其他舞曲乐章。在科雷利之后,大协奏曲的乐章排列逐渐固定为“慢-快-慢-快”四个乐章,到最后则发展成型为只有“快-慢-快”三个乐章了。

文章作者

爱乐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74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