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从羊肠到合成:弦的革新之路

作者:爱乐

2021-03-25·阅读时长16分钟

99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460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詹湛

材料革命

小小琴弦,本不外乎是一种乐器配件。然而弦鸣乐器既然区别于体鸣和气鸣乐器等,在“弦”的配置上存在着特征和个性就是一定的。不过,今天每件完整乐器的设计、加工和修复,多会被人带着饱满的热情去探讨,而乐器配件之类的话题则总在人们对音乐“生产”的思考过程里被不声不响地优先“划掉”。这毕竟不公平。

配件虽小,却能在各种方面决定、调节与均衡每种成熟形制的乐器的发音性能。离开了其中的任何一种,一次音乐的临场表达,乃至一种类型音乐的传承之完整性,都可能举步维艰。既然所有声音都是由振动引发的,那么演奏提琴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琴弦的振动经过琴码传递到共鸣腔体,而腔体的共振带动其琴箱内外的空气振动,最终才有了和谐的小提琴声音。

此外,因为琴弦的封装性已然进步得不错,物理特性亦不难理解(后文细谈),近年成了一个较热门的话题。

每每到了琴师那儿,我们总可以听到不少关于各品牌琴弦取舍的建议。他们通常会建议演奏者经常性地更换琴弦,因为弦虽然不总会出问题,琴弦的细小绕线即便没有断裂,也会金属疲劳,如果超过半年多的使用时间未曾更换,就该将更换琴弦列入日程。

与弦乐演奏家接触久了之后,你也能发现一张绝对算不上普遍化、却总具备个人趣味的琴弦搭配清单,即便有时这清单读起来仿佛是炼金术士的“购物车”:银,铝,或包着很多奇怪缠绕物的合成琴芯材料。它们大多得益于进步的金属和化学工艺。

就外表上看去,这些缩小版的、纤细然而牢固度与耐拉力程度均不同凡响的“琴上小钢索”,几乎全部一样。无论哪种,肉眼仔细分辨都很难看出端倪。但实际上,金属弦还可以细分为两种:裸钢丝和缠绕弦。第一种顾名思义,而第二种则是在琴芯上缠绕合金细丝(当然,琴芯也可以是尼龙编织物)。裸金属琴弦的优点是反应迅捷,音量较大,刚问世的时候总被诟病为发音干冷,失去了一种羊肠弦的风味。为了解决弊端,人们才研究出了缠绕与包裹的各式样方法,既兼顾金属材质的优点,也避免了振动干瘪、空洞而回音过大。

佛罗里达州的Super Sensitiv公司是制弦行业的后起之秀。他们所出品的复合琴弦就是由多股细绳索缠绕构成的,能避开大部分实心金属弦过于明亮的缺点,抹掉尖锐的音色边缘。相对于纯金属弦,复合琴弦较柔韧,且略微具备一些松的软弹性,在手指按下后会感觉温和。

缠绕于表面的精密纤维,正由于工艺相对稳定,保证了弦的表面光滑而且耐用,在市面上备受信赖;此外还有纯银弦、钢芯银丝弦,乃至于羊肠做琴芯,再用柔软的纯银细丝缠绕于外的做法。虽说易耗损,它所绽放出的声音据说极优美。不过请别误解,几种合成材料是需要紧密地结合为一体,方可以和谐振动,指法和弓法的运用才能够稳健。

大提琴方面,多股的金属芯(metal-core)在大提琴家与低音提琴家之中已十分普及了,也曾对于大提琴的弓法变革做出过切实影响。为何这么说?之前,如果我们在一根羊肠或尼龙弦上施加某种沉重的垂直弓压,在一段材料上发生所谓的“扭转”(twist)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开放(或言舒展)的振动多少被抑制。钢芯的弦不止比羊肠弦直径更小,也能够更好地抵御“扭转”之发生。

随之而来的幸事便是允许了更大的运弓力度,且接触点能更近琴码。假如查阅和比较卡萨尔斯不同时期的演奏录像,我们能发觉他在羊肠弦上的弓速快得多,且远离琴码,而金属弦上则用力大而弓速不需要太快。

可见,那些关于弦乐演奏的物理本质与规律问题,不止是有趣的“纸上谈兵”,而更是一场关乎音乐、科学与制造业的变革;当现代大提琴家顺顺利利地接纳了金属弦的兴起,殊不知金属部件制造商或提琴作坊都付出过辛劳的贡献。

文章作者

爱乐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8374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