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艺术展和音乐会:玩需要有意义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08·阅读时长6分钟

67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214个字,产生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孩子对每个作品都会有他自己的理解

口述 / 凯莉  整理 / 贾子建

我有两个女儿,老大朵朵7岁,刚上小学一年级,妹妹果果刚4岁,还在上幼儿园。看艺术展,尤其是画展是自己多年的兴趣爱好,两个女儿也从很小开始就跟着我看艺术展。朵朵是从三四岁时开始看的,开始一两次也没有想太多,我收到朋友的邀请,又刚好有女儿,那就一起带去了。朵朵当时是什么反应我已经不记得,但是2013年第一次带果果去北京农展馆看“艺术北京”的展览时她只有不到3岁。我会明显感到小朋友对绘画有自己的感觉。她喜欢那些视觉冲击力特别强的作品,尤其是有着大量的线条和色块的。果果会跟我说:“妈妈这个好,快给我拍照。”果果也喜欢一些变形作品,比如变形的鸟,她会问我这是什么,会用自己的想象力去解释。“艺术北京”是我们每年都会去的艺术博览会,农展馆的展厅特别大,姐姐和妹妹就会在展厅里分别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作品。这就像一场寻找宝藏的游戏,她们会去想自己喜欢什么,会突然发现:“哦,这个好看!”

对于什么是“好看”,孩子无法给出多么充分的解释,対她们来说,艺术作品的震撼源自平时生活中的不常见。我观察发现,小朋友最不喜欢的是中国水墨画,中国美术馆侧重收藏的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朵朵看着没什么感觉。小朋友喜欢当代艺术,当代艺术的视觉冲击力强,还有一些作品会使用综合材料,一些装置会有声音和光,甚至能互动,这些对小孩子吸引力更大。有一次我们看草间弥生的展览,朵朵特别喜欢,跟我说:“妈妈这个太好了,我们买一幅回家吧。”所以对于大师们的作品,相比于古典的写实主义,孩子也会更为喜欢凡·高、莫奈。除非是一些宗教题材的,她会对画面人物的表现形式好奇。有一次她看过之后问题特别多,爸爸就买了书回来,连续几个晚上给她讲西方诸神的故事,朵朵特别感兴趣。

孩子对艺术的感知没有家长想得那么难,更多时候是我们没有想过要带她们去。其实面对艺术我们都是平等的,孩子看不懂的,我们就能看懂吗?朵朵从三四岁时开始看展,我们平均每个月都会安排一次。北京有很好的艺术活动氛围,我经常会搜索展览资讯,国家博物馆的引进展很值得关注。我曾经去过法国罗丹的雕塑园,国博刚结束的罗丹雕塑展搬来了法国大约1/20的展品。在国内就可以看到法国的艺术品,真是非常值得。因为我自己也在收藏当代艺术品,798艺术区很多画廊有新的展览就会发信息给我。只要我觉得是名家或者特别有主题的展览就会带她们去看。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6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99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我们稀缺的精神资源

188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