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若茜
2018-02-09·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983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丹尼斯·博克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丹尼斯·博克(Dennis Bock)的父母从西德移民加拿大。在这个国家生活10年之后,他们忽然想回家了。于是,父亲钉了个大木头箱子,把准备托运回慕尼黑的东西装在里面,要跟加拿大说拜拜。但是很快,他们又改变了主意,至于是什么意外事件打消了他们想要回家的念头,丹尼斯到现在都不清楚,总之,最终他是在北美而非在欧洲长大的。而那个准备托运的大木箱子也变成了潮湿地下室内的一个装满东西的杂货箱,它时刻提醒着丹尼斯:他与另一个自己失之交臂了。
“我差点儿就会在德国长大——成为另外一个人。”丹尼斯好奇的是,如果他们当年回到欧洲生活,自己会有哪些“基本成分”保持不变,同时,在这另一种可选择的生活下的无数种可能性,又将对自己带来怎样的改变。“它把我从直接经验中带出来,迫使我揣测我在周围看到的各种‘如果’剧情。我试着让自己穿上别人的鞋子,想象用他们的眼光看到世界是什么样子。”即使到了20岁,在家和大学两点一线间的丹尼斯,依然会在看到那个布满灰尘,散发着樟脑气味的旧木箱的时刻,脑海中萦绕起自己假设的充满各种可能的生活,它好像在说:“看见吗,看见吗,你差点儿就成了另外一个人!”
“它可以看作我最终成为一位小说家的初级训练。它使我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使我变得谦卑,为我打开了一扇门,如今我在写作生活中每天走进那扇门,寻找可以揭示‘我们究竟是谁’的某些基本真谛的故事。”丹尼斯在为长篇小说《回家》中文版作序时这样说道,“我倾向于相信我们的内在有一部分是不会改变的,不管木头箱子把我们带到哪里,我也愿意认为,这就是我在你们捧读的这本书里所追寻的。”
发表文章1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705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