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特工学院的微冷美酒课

作者:王星

2018-02-09·阅读时长12分钟

92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020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电影《王牌特工:特工学院》剧照

电影《王牌特工:特工学院》(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无疑会再度引发对英式绅士范儿的又一轮仰望。不过,就像片中哈利的扮演者科林·费尔斯(Colin Firth)不只是因为出演过代号“裁缝”的间谍和《国王的演讲》中的国王才双关语般地成为全片堪称“绅士典范”的核心人物,支撑起一位正牌英国绅士的也不只是老传说中的管家和即将成为新传说的裁缝。片首出现的1862年“大摩”(Dalmore)威士忌已经昭示出美酒对于绅士的重要性。威士忌确实源自英国本土,但英国绅士们毕竟生活在不得不大量依靠进口酒的岛屿。事实上,早自14世纪起,酒商已经成为另一种“王家侍从”。如今国际鉴酒界级别最高的头衔之一是“葡萄酒大师”(Master of Wine)。虽然“MW”这一含金量颇高的缩写于英国诞生不过是在1953年,但促成这一选拔的英国名酒酒商公会(Worshipful Company of Vintners)的历史却可以追溯至中世纪。该公会自1364年获得从法国现今的波尔多地区向英国进口酒类的皇家特许证以来,近700年来几乎不间断地担任着英国皇室及众多绅士的“王家酒侍”工作。由此也就不难理解,60年间能通过这一严苛得近似军训般测试的总共372 位“MW”大师中大部分是英国人,而且大多后来得到过这样的工作:为英国皇室选酒。同样,电影《特工学院》的观众也完全有理由想象,为成为一名真正的“Kingsman”,哈利的裁缝店里某处必定潜藏着一间品酒教室,只不过如同这部“英范儿”到骨子里,外表上却打着“反经典英式特工”旗号的电影中的很多冷笑话一样,新派特工学院的美酒课也稍微有点“冷”。


电影《王牌特工:特工学院》剧照

首先被冷的当然是詹姆斯·邦德的那杯鸡尾酒。“马天尼。干马天尼(dry martini)。”自从“007”系列诞生起,这句话和那杯酒已经成了英式特工的标配。然而,《特工学院》中艾格西的一句台词足以在择酒品味上对以往所有老派特工片构成挑战:“干马天尼。不要加伏特加。当然要加金酒(gin)。搅拌10秒钟,同时向一瓶没有开封的苦艾酒(vermouth)行注目礼。”

青年特工艾格西的马天尼配方自然得自哈利,因为哈利将“如何调配一杯恰当的干马天尼”列为绅士入门课的第二关键修养(首要修养是“得到邀请才入座”)。在对马天尼没有那么敏感的人看来,艾格西的配方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但真正资深的“007”迷理应能看出其中近乎挑衅的冷笑。邦德最著名的干马天尼配方是:加伏特加,用调酒器摇匀而不是在杯中搅拌。当肖恩·康纳利1964年首次在屏幕上说出这个配方时,似乎与他的绅士行头也没有什么违和。不过,真正老牌的英国绅士会永远记得自19世纪末记载于各种英式酒吧侍者指南中的经典配方:在葡萄酒杯中以老汤姆金酒(Old Tom Gin)与苦艾酒1∶1勾兑。

文章作者

王星

发表文章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2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绘本,陪伴与成长

童年故事开启的异想世界

183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