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河》杂志
2018-02-11·阅读时长8分钟
在青藏高原,我们经历了多次陷车事故
2007年2月17日,是农历除夕。黄昏时分,我们又遭遇一次严重的陷车事故,越野车左冲右突,怎么也爬不上河边的冰坎。天阴沉沉的,越来越暗。此前两天,我们已经开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的冰面上直接行进,随着海拔越来越高,冰河也冻得越来越结实,渐渐成为不错的“高速公路”。有些顺直江段,车子甚至可以跑到七八十码,不亦快哉!然而,凡事不能一概而论。逆江而上,海拔确实越来越高,冰面却并非越冻越硬。小气候不同,薄厚也不同。这一天,我们就不得不绕行,绕着绕着,车子还是陷了。
好在这时我们已经渐渐适应冬日高原气候。刚出发那几天,觉得十分寒冷,车子也不灵了。我乘坐的那台帕拉丁,后座车门一连几天怎么也打不开,每次进出都要爬到前座或者翻窗子。后来在翻一个神山时,阳光灿烂,车门竟然开了,似有神助。可惜,不久又不能开了。又一天,在同样的情况下,终于弄明白了:原来是帕拉丁设计缺陷,车门下边被冰冻住了。车门死死活活,不过是气温的关系。
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沱沱河和当曲自囊极巴陇汇合成为通天河。河水如玉带般镶嵌在苍莽的荒原和拔地而起的群山之间,一个U型拐弯,河流仿佛巨龙一般,在大地刻画出深深的裂痕。
这个插曲过后,我们进入青海玉树。越野车直接在冰河上走,直到源头,这是我们南水北调西线考察的一部分,目的就是考察河流。事实上,后来我们的纪录是一直走到了可可西里深处的多尔改错。
那段行程,在外人看来几近疯狂,似乎不可实现,是“自杀之旅”。那我们为什么要这样走?在江河源区,我们漂流了南源当曲,而在正源沱沱河以及北源楚玛尔河,几乎每天陷车,弄得人苦不堪言。在可可西里深处、长江三源中水量较小的楚玛尔河源区,水系远比想象中丰富且复杂。看起来平整的荒原,实际上处处隐藏着泥滩。对我们来说,就是一场场危机四伏的噩梦。夏天的时候,我们的一台越野车,坏在了离青藏公路不到400公里的地方,彻底不能动弹。上苍保佑,另一台国产小陆风,竟然硬生生把大猎豹拖了出来。同行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罗局长和赵站长均视为奇迹。侥幸逃生后,我们对此耿耿于怀。所以,就有了这次冰河行动。现在,我自己回想起来也恍若隔世,觉得那是我们队长杨勇最伟大的创意,是他老人家野外探险的一个顶峰。
告别旺堆村主任一家,我们抵达通天河与沱沱河的交汇处囊极巴陇
那个除夕,在昏天暗地的凄风苦雪中,一次次拖拉,大伙儿又是凿冰又是到处找沙子,折腾了两三个小时,终于在天擦黑时把车子救了出来。
在冰上行驶,陷车是家常便饭
这时候只能凭感觉沿着大致方向走了,GPS像往常一样成为摆设。回想起来,一切都很神奇,走着走着,看见了灯光。走过去一看,这家主人竟然还是村主任。和多次的高原经历一样,没有过多的客套和语言,主人家先是上了香喷喷的酥油茶,喝过便不觉得冷了。接着就是手抓肉、炸油饼,这是我们多日来收获的最美的一餐。在这地广人稀的高原,人与人之间的一切都很简单。记忆中很多细节已经模糊,比如这家竟然还有电视,我们看没看春节晚会?一点也想不起来。记忆深刻的是,我们兴奋地放了鞭炮,有这家人的,也有我们自己带的一些原本准备驱狼的。电视机与一台汽油发电机是41岁的男主人旺堆3年前买来的,他家里还有太阳能电灯。另外一个大件是摩托车,也是3年前买来的,骑上这电马,去扎河乡两三个小时就到了。在这一带,摩托车正在取代好马,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给村主任及他家的三朵金花——20岁的塔松措、18岁的当涌、16岁的彭措卓玛拍完照后,我们继续赶路。黄昏时分,我们找到一座小房子,不用搭帐篷了。不过房中空无一人,这天在告别村主任后,我们就没有再见到一个人。好玩的是,煮饭时我去找水,看到了一大群野驴。
旺堆村主任家的三朵金花
初二一早继续出发,我们决定从峡谷背后绕道。在看起来几乎无法逾越的雪山上,我们把汽车性能发挥到了极致,经历挖雪开道、陷车、拖车、推车、挖车等诸多例行功课后,终于在一座乌云压顶的无名雪山下摸黑扎了营。大年初三早早钻出睡袋,又翻了几座雪山,12点不到,我们来到了通天河主航道。
这一段江面,地处冬布里山和西恰日升山之间。2006年7月,我们从当曲源头漂流而下曾经过此地。记忆里,通天河在这里宽阔无边,难以找到主航道,洪水期暗藏的网状河床,使我们不得不时时下水拖船……几个月后的高原严冬,同样的一条河呈现在眼前,仿佛是一条凝固的玉带。
下午两点,马日给峡谷口熟悉的新月形沙丘出现在远方。我们弃车登上巨大沙山,只觉得劲风凛冽,呼啸着掠过沙面。一行中20年前参加过著名“长漂”的杨勇,如今也直感叹沙山扩大的速度超出想象。穿过马日给峡谷就是囊极巴陇,夏季奔腾不息的江流,这时成为泛着奶油般光泽的冰面。汽车行驶在冰上,发出令人感到轻松的沙沙声。15时左右,我们终于走出峡谷,抵达通天河与沱沱河的交汇处囊极巴陇。
沱沱河和当曲像两条从天际飘来的丝带,在这里紧紧相拥。夏天我们漂流到这里时,水天一色,四顾茫茫,寻找主河道成为了问题。现在,夏季宽达数公里的水域,很多地方已经成为巨冰旁的干涸河床,使左岸的陡崖更加高耸。
3月的通天河,岸边堆积着棱角分明的冰碛,这是冰川作用下的产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冰碛仿佛白龙的脊背,逶迤着伸向远方。
夏季,从当曲方向而来的水面上看,陡崖像长达数公里的高大墙幕,是由两河相汇后的强劲水流切割而成。在寒冷的高原冬日,再找到陡崖边两江交汇处我们的夏季营地,停好车子爬上陡崖俯瞰,感觉全然不同。站在陡崖上,脚下江流汹涌澎湃,浩浩荡荡,让人眩晕。两条大河像灰褐色的巨大冰龙,一动不动,感觉似乎来到了史前世界。
这里海拔4470米,由此往上,冰河成为真正的高速公路,直到沱沱河镇,都没有再陷车。
我们推迟了与杨勇在索南达杰站的会合,只为一睹各拉丹冬雪山真容
没想到走到大年初五,我们又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
各拉丹冬,是我最魂牵梦绕的一座雪山。自从十余年前徒步长江的惊鸿一瞥,各拉丹冬就成为我无可阻挡的诱惑。
我们决定让杨勇按计划开车考察开心岭的煤矿,然后折向索南达杰保护站;我和徐晓光、李国平开车到尕尔曲上的通天河大桥,见机拍摄各拉丹东,随后一起在索南达杰站会合。为什么是见机呢?因为能否见到各拉丹冬的真容,全看运气。
路上碰到的藏羚羊
我们到达尕尔曲上的通天河大桥时已经是下午4点了,站在大桥上眺望各拉丹冬,是目前汽车所能无危险到达的最佳位置。然而天公不作美,乌云翻涌,各拉丹东像隐在神秘面纱后的仙女,忽隐忽现。偶然一束阳光从云层里跳出,勾勒出雪山金色的轮廓,各拉丹冬便展现出绰约的风姿和勾魂摄魄的美。
我提议开下河床,继续靠近。无论走到哪,只走一个小时就返回,争取抵近拍摄。徐兄后来对我说,他当时很是犹豫:单车进去,风险太大,一旦出了状况,后果是致命的。的确,单车进入各拉丹冬存在着许多不可想象的因素。10年前,我们“徒步长江”进入江源,走的就是雁石坪那条传统路线,一路不断遭遇陷车,最惨的一天只前进了一公里,并且杨勇还等着我们在索南达杰会合。不进去又实在不忍,各拉丹冬像一个天神,近在咫尺,放射着耀眼的光芒。最后,我们三个还是一致决定开下河床。
冬日冰封的长江通天河段
我们瞄准各拉丹冬雪山,顺着河床开始穿行。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各拉丹冬的诱惑与尕尔曲冬季冰河的致命是共生的。走这条冰河之路,完全靠感觉和记忆以及判断。
约定的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谁都明白应该往回返了,但无人打破这份默契。
尕尔曲的黄昏很快降临,此时的各拉丹冬雪山再次呈现出我初见时那姹紫嫣红的奇异光芒。随着太阳西下,光线迅速变化,赤橙黄绿青蓝紫依次登场,如仙女一般在天际演绎着令人激动的色彩。我们像虔诚的信徒一样顶礼膜拜,不知不觉中,冰川和尕尔曲很快被夜色笼罩。此时早已超过了约定返回的时间,我们决定返回,哪怕从这里到索南达杰站有几百公里的路程。
再次见到雪山峥嵘,一切艰难困苦都是值得的
夜晚的各拉丹冬是另一种风情,触手可摘的星辰从天幕铺展到地平线,夜空呈现出一种深邃迷人的蓝。月亮悬挂在天际,冰面被月光照亮,反射着奶油般的光泽。然而极致的美往往伴随着极致的险,夜色里在网状河床上极易迷失方向,我们依靠着一个简易的指北针,凭感觉按照主河道的方向走。急剧下降的温度给人造成假象,使我们对冰河的承受力产生一种过高的信赖。
北京时间21点,正在冰上驰骋的越野车发出一阵熟悉又令人心悸的轰响,车头扎进了冰面崩塌的尕尔曲。越野车像一头掉进井里的水牛,底盘搁浅在冰上,四个轮子陷在冰河里。不幸之万幸,离岸边还不算太远。
多日的陷车、拖车已经让我们养成了高度的协调和默契,各自抄家伙,开始往水下打千斤顶、垫沙土。温度计显示,此时的气温已经接近零下40摄氏度,但我们三个人的头顶仍然冒着热气。经过3个多小时的反复折腾,终于自救成功,越野车吼叫着爬出尕尔曲。
金色的朝霞铺满在尕尔曲的冰河上,远处的各拉丹冬主峰闪耀着玉石般的光芒
此时我们已筋疲力尽,如果继续前行,再掉到冰河,后果难测,于是决定就地扎营。杨勇就是彻夜难眠,也无可奈何了。各拉丹冬3月的夜晚,搭一个普通的夏季户外帐篷过夜,这个概率恐怕不大。我们把能盖的和能垫的都拿出来,包括几张膻气冲天的羊皮。
那个晚上的寒冷,将永远存在于我的记忆中。羽绒睡袋就像报纸一样盖在身上,后半夜双脚失去了知觉。半梦半醒,三个人哆嗦着挤在一团,挣扎着到了天亮。早上爬起来,帐篷被冻得坚硬,每个人的睡袋都覆盖着厚厚的冰雪。室外的温度已经达到零下43摄氏度。双脚像被打了麻药一般,勉强走了几步,仍然没有感觉。数天以后,老徐3个指甲变黑,开始脱落。老李的嗓子疼痛,开始大口吐血,后来到格尔木诊断为“嗓子冻伤”。但是两位老兄都没有对我抱怨,都说那天很值。
举目四望,清晨的各拉丹冬显露出昨天未曾见到的颜容。金色的朝霞铺满在尕尔曲的冰河上,湛蓝的天空如水洗过一般,远处的各拉丹冬主峰闪耀着玉石般的光芒。
(文 图/税晓洁)
发表文章52篇 获得17个推荐 粉丝707人
传播江河文化,普及水情教育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