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诗婷
2017-05-10·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358个字,产生21条评论
发表文章218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839人
新文化运动在1917
564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184*****507发布读感
07-05 08:14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他
ShuCHEN陈姝划线
03-20 18:09
1926年,傅斯年带着建立新学术界的雄心回国,组织建立了“历史语言研究所”。“史语所”是当时最先进的科研机构,网罗了一大批傅斯年一代最优秀的科研人才,建立了科学、高效的学术体系。“史语所”在考古、历史研究等领域的很多研究成果都是世界级的。
03-20 18:08
在刊首的《新潮发刊旨趣书》中,傅斯年阐述了杂志宗旨:“一则以吾校真精神喻于国人,二则为将来之真学者鼓动兴趣。”
1918年10月13日,新潮社召开了第一次预备会。这次会议最大的意义是确定了刊物的名字《新潮》。刊名是罗家伦起的,英文译名是“The Renaissance”,文艺复兴的意思。
03-20 18:07
03-20 18:06
在胡适的影响下,傅斯年开始认真阅读当时由陈独秀主持的《新青年》杂志。不仅读,他还投了稿。
03-20 18:04
“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一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经傅斯年鉴定后,同学们放过了胡适,再不提弹劾老师的事,都乖乖去上课了。很多年后胡适才知道,自己能在北大站稳脚跟,学生傅斯年功不可没。
03-20 18:03
1917年夏天,胡适应蔡元培之邀,到北大任教。那年,他只有26岁,却是北大教师中第一个博士(1927年,胡适才真正拿到博士学位)。胡适在北大主讲中国哲学史。他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哲学史讲授方式很有出入,传统讲法从三皇五帝讲起,胡适不同,他绕过唐虞夏商,直接从周宣王讲起,且尝试用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中国古典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