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孝远
2021-09-02·阅读时长5分钟
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朱孝远,从今天开始,我将为你带来一门课程《欧洲文明史》。
这门课程用中国人的眼光分析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分专题来讲授从古希腊到现代的欧洲文明史,让大家了解欧洲特征、民族性格、国民性、思维方式、文化传统以及它的经验与教训。
这门课程有三个核心内容,一个是谈人性的发展,一个是谈文明的特点,一个是谈人的文明化。人性的发展,就要想起马克思的教导,马克思说“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在希腊时代是一种自然的人,在罗马时代是一个被控的人,到了中世纪成了有罪的人。文艺复兴开辟了人的时代,出现了自由的人,到了工业革命,出现了物化的人,到了启蒙运动,出现了自足的人。后来又搞了殖民征服,出现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个时候,应该说是侵犯的人或者扩张的人,到了现代,出现了和谐的人。第二个核心内容,是分析欧洲文明的发展,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中世纪的中世纪文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文化、近代文明、现代文明。第三个核心内容,科学文化的进步关系我们自身。
所以,人性的变化、文明的特点、科技文明的发展导致的人的文明化,就是这门课的内容,不仅能了解欧洲,了解自己,还能了解人类发展的方向。
欧洲文明史是区域文明的一种,是一种比较强势的文明。在人类历史中,以大洲来命名的文明并不多见,欧洲文明却是其中之一。这是因为:第一,欧洲文明整体发展的程度较高,第二,这种文明具有非常鲜明的欧洲特色。通过讲欧洲,我们能了解到它和东方文明的不同之处。
我们讲欧洲文明,就要讲解欧洲最显著的文化成就。希腊人的雕塑、罗马的万神庙、拜占庭镶嵌画、圣·索菲亚大教堂、巴赫的赋格曲、莫扎特的歌剧、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都是要涉及到的。文学、宗教、图书、音乐、体育以至语言、风俗、历史,也占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但丁的《神曲》、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望远镜,都是欧洲文明的瑰宝。
欧洲的古典文明,是非常重要的。古典文明,其实就是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希腊一词,意为典雅、优美,代表了古典文明中感性的一面。希腊文明的特点是爱美、爱文化、爱提升自己,爱高贵的竞争。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是一位被神谕称为“历史上最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也是非常著名的哲学家。
希腊的雕塑被认为是全欧洲的珍品。著名雕塑家米隆在公元前450年创作了《掷铁饼者》,是其所有雕塑作品的代表作。强烈的动感与雕像的稳定感结合得天衣无缝,把人体和谐健美的青春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至。《维纳斯》则被公认为是希腊女性美的典型,她遗失了的手臂更是引起世人诸多的猜测。
亚里士多德的学生,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开创了一个“希腊化”的时代。公元前334年春天,亚历山大率领了35000人的大军和160艘战舰,开始了远征东方的行动。他的部队占领了小亚细亚、叙利亚,在伊苏城,打败了波斯大流士三世,后又长驱直入埃及。在远征之前,亚历山大认为希腊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族,而其他非希腊的民族都是野蛮的民族。随着东征,他逐渐认识到波斯人和其他民族和希腊人一样具有智慧和才能,也应当受到尊敬。这个转变,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使希腊为人们熟悉。
与希腊不同, 罗马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制度建设和法律上。罗马人建立了强大的帝国,重法度、重制度,一切都有法律规定。罗马人也重视教育,任何人都需要能读、能写,还要学习修辞,只有这样,才能够有较好的出路。重感性的希腊和重理性的罗马结合起来,奠定了融感性和理性为一炉的欧洲文明基础。
476年西罗马帝国瓦解,日耳曼人在欧洲建立了十来个小王国。日耳曼人小王国体制落后,搞领主附庸之间的个人忠诚,公权力常被私用,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实力。后来,欧洲进入了封建时代,地方割据、政权掌握在私人手里、军队也通过契约掌握在私人手里。11世纪起,大贵族选择定居,英国、法国等新兴国家崛起,出现了领土完整、政治统一、官僚机构齐备、国家掌管司法、税收等新的特征,欧洲逐步走向正轨。
欧洲中世纪文明,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天主教会非常强大,不仅使日耳曼民族皈依基督教,还开始与世俗统治者相抗衡。教皇格列高列提出了“两把剑”理论:认为执掌精神之剑的教皇权力高于皇帝,能够任命修道院长和主教,从而引发了与世俗君主激烈的冲突。教会世俗化导致了奢侈和腐败,与教会提倡的隐修生活和禁欲主义相背离,凸显了教会言行不一的矛盾。16世纪马丁·路德领导了宗教改革运动,反对教会腐败和禁欲主义。路德说:“想一想这悲惨的景象吧。大多数在女修道院的青年妇女都是强壮健康的,是上帝创造来为人妻子和生儿育女的。” 路德提倡关闭修道院,让修女和僧侣还俗,确立了由政府来管理宗教事务的原则。这些观点深得民心,宗教改革迅速发展成为全欧洲的运动。
爆发于14世纪的文艺复兴是另一场意义深远的欧洲文化运动。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人提倡研究希腊罗马文化,谴责封建制度的愚昧,呼吁人的“新生”。徐梵澄先生在《希腊古典重温》中言:“十三、十四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其实未尝‘复’出古代文化到什么地步。”但是,“它的光明,至少透过了它以前一千年。”这说明文艺复兴绝非复古,而是一种体现近代精神的新文化。文艺复兴艺术品蕴含着非凡的创造力,表现在诗歌、绘画、雕刻、建筑、政治、戏剧、舞蹈方面无可比拟的创造性,并不是对古典作品的简单模仿。
1500年后,欧洲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国家之间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欧洲文明整体发展的趋势也愈加明显。近代欧洲的历史,始于资本主义在西欧登上历史舞台,始于15、16世纪东西方之间、新旧大陆之间、跨越海洋之间的新航路开辟。从历史的纵向发展看,是中世纪封建时代自给自足农业闭塞状态向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世界贸易的过渡。从历史的横向发展来看,是人类文明各大陆之间突破了相互闭塞、隔绝的状态,从各个分散的人群走向人类整体密切联系的文明的历史。随着人类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人们相互交融和相互影响的程度增大,各民族之间的历史开始向世界历史迈进。
发展到了现代,欧洲一体化和塑造新文明成为两个新的特点。吸取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欧洲开始从痛苦中学会了承认分歧,用各种手段缓和对立、紧张关系。这种新的使命造成了欧洲人要共同去塑造政策的意识。欧洲人开始用“欧洲人”而不是“法国人”“德国人”“英国人”来称呼大家,这就是强调文化上的一体性。这里的主题有两个,一是如何进一步凸显欧洲特性;二是如何建造具有共同记忆和经历的欧洲共同体。欧洲期望以此来迎接新的挑战,进入到世界先进文明的行列。
当前,欧洲文明仍然处在剧烈和迅速的变化中,“生生不息”“充满希望”是欧洲文明的发展之道和永恒魅力。
转发与分享下方海报
与更多人一起
寻找3000年欧洲文明的印迹
发表文章5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8人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