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清东陵:修复与保护之道

作者:付晓英

2018-02-22·阅读时长8分钟

70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303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清东陵地面建筑

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部的清东陵,西距北京市区125公里,四面环山,8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内分布着15座陵园建筑群、580多座单体建筑,埋葬了顺治、康熙、乾隆等5位皇帝,慈禧、慈安等15位皇后以及妃嫔、皇子等一共161人。最早修建的陵园是顺治帝的孝陵,距今已有300多年,修建最晚的慈禧陵距今也有100多年的历史。清东陵在几百年的风雨中,历经盗墓、地震、火灾,造成了不少残损,有的建筑甚至完全被烧毁。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现在,清东陵也经过了数次大大小小的修缮,但没有一次是全面系统的修复,直到最近,清东陵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外宣称要进行系统大修,建筑、文物以及环境的修复与保护都被列入计划。

首次系统大修

到了冬季,清东陵便进入全年最冷清的时候。偌大的陵区光秃秃一片,地面上还残存着前几天没有融化的积雪,风从树中间呼呼地吹过,到处充斥着肃杀之气。陵园里游客寥寥,只有乾隆帝的裕陵还比较“热闹”。隆恩殿外搭起了脚手架和绿纱帐,几个工匠在大殿最高层“起顶”,风吹日晒了两三百年,屋顶的琉璃瓦已经有不少残损,底下的木质构件也出现了腐朽变形。“几十年没有修缮,一下雨大殿就漏雨,但木料究竟损坏到什么程度,必须揭开屋顶才能知道。”工匠一边说,一边把一片片琉璃瓦揭下来,编上位置号码,再由简易吊车运送到大殿一侧的空地上,叠放整齐,留待修复时使用。大殿的“起顶”检修要一两个月时间才能完成。“冬天干不了泥水活,全面施工还没开始,只能做前期探测,等到明年开春,瓦揭完了,大殿的情况也摸清了,就正式进入修复阶段。”清东陵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兆华告诉本刊记者。

文章作者

付晓英

发表文章1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9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西行记:古今丝路

从中亚到高加索

180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