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小于一》:布罗茨基诗歌的文化脚注

作者:孙若茜

2018-02-22·阅读时长7分钟

83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610个字,产生1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英国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

布罗茨基所喜欢的诗人大都书写散文,他评论过的茨维塔耶娃、阿赫玛托娃、蒙塔莱、奥登等等,大部分散文写得都非常好。他也曾表示用英语写作散文首先是为了向奥登致敬。且不管怎样的创作原因或冲动,布罗茨基最终呈现给我们的散文集有两本,《小于一》(1986)和《论悲伤与理智》(1995)。

前不久,浙江文艺出版社发行了《小于一》的中文全译本。在此前的中文读本中,我们始终只能窥其一角。1990年漓江出版社的《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以及1999年中央编译出版社的《文明的孩子》。这两本国内出版的布罗茨基作品集在发行之初,尤其是在诗圈中有着很大的影响,但它们对于其散文集《小于一》中文章的译介都仅局限于相同的5篇。

因此,此次《小于一》以整本书的面貌发行时,出版方特别强调了“全译本”:书中的18篇文章全部保留,在内容上也没有作任何删减。用译者黄灿然的话说,全译本的意义就像是欣赏一幅画作时,原来我们只是窥见了一个局部,现在则是从摆在眼前的整幅画中欣赏细部。

文章作者

孙若茜

发表文章1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705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西行记:古今丝路

从中亚到高加索

180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