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新课上线 | 一曲听罢向长安,与唐朝诗人们千年重逢

作者:中读小秘书

2021-11-05·阅读时长6分钟

2492人看过
这一次,我们希望能再次带领大家梦回大唐,直接与那些伟大而个性的唐朝诗人相遇,去切身感受了绚烂诗篇背后的动人故事,打造推出了这档《听吧!唐诗》精品课。

新课上线 | 一曲听罢向长安,与唐朝诗人们千年重逢

18.1MB
00:0013:08

点击上图可一键跳转至《听吧!唐诗》精品课

大家好,我是《三联生活周刊》主编助理、三联中读总编辑贾冬婷,很高兴代表“三联中读”的出品团队与你们相遇。

长期关注我们中读的朋友们可能记得,我们曾在2018年12月推出一档非常受欢迎的精品课《我们为什么爱唐朝》,《三联生活周刊》也在那一年第48期推出了一期《唐朝的想象力》的封面。

▲《我们为什么爱唐朝》精品课(点击上方海报可跳转)

▲《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第48期《唐朝的想象力》(点击上方海报可跳转本期数字刊)

借助这些精心策划的内容,我们带着大家走进唐朝,去感受唐帝国的疆域辽阔、经济繁荣,感受唐人包容洒脱的世界观、瑰丽多姿的文化氛围。这其中,让我们反复吟诵感怀的唐诗,更是塑造了中国人的文化DNA。后来我们也曾陆续推出过一些中国古典诗词的课程与报道,但是对于唐诗的热爱与追寻,一直是我们出品团队以及很多中读朋友们的关注所在。

作为人类文学史上的一道奇观,唐诗的数目浩瀚。清代《全唐诗》收录2200多位诗人,48900多首诗;这些篇目朗朗上口,经过千余年传承,早已融入我们的生命记忆。

不过孩童时期接触唐诗时,我们更多地是在“仰望”——不论是直接背诵,还是赏析某一首诗,都是隔了段距离,把唐诗当做艺术品来描摹。但想要真正理解、感受唐诗之美,是应该去“相遇”的。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在诗歌中相遇李白与杜甫,称赞他们“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元朝诗人辛文房相遇了李商隐,惊叹他的诗“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瑰妍”。这就需要以文本为基底,置身于具体的历史场景、文化特质中去充分体悟。

所以这一次,我们希望能再次带领大家梦回大唐,直接与那些伟大而个性的唐朝诗人相遇,去切身感受了绚烂诗篇背后的动人故事,打造推出了这档《听吧!唐诗》精品课。

我们选取了唐朝具有代表性的14位主要诗人,邀请了8位权威学者、专家,通过隋末唐初——盛唐——中唐——晚唐的诗歌脉络,带你“穿越”回唐诗的本源发生地,为你揭开这座诗歌巅峰的美学面纱。

除了专家学者的生动讲解,我们请西安交响乐团为大家奉上了一系列唐诗主题的精彩演奏。所以这档精品课就有了一个特殊的内容呈现环节:初唐、盛唐再到中唐的每章开头,我们都设置了一首或多首“引入曲”,西安交响乐团用交响乐这种特殊的形式,对唐诗做出了超越文本的艺术诠释。小提琴里有“江流宛转绕芳甸”的悠扬,定音鼓敲出“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气势……在交响乐演奏中,还有濮存昕、张国立、郭达等艺术家的朗诵表演,此外再结合我们邀请的这8位学者的深入讲述,最终汇聚成一场拥有三重体验的听觉盛宴。

唐诗和交响乐渊源之深,可能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回到20世纪初的德国,有一位名叫汉斯·贝特格的诗人,虽然不懂中文,却通过吸收其他中国诗歌译本,整理创作了一部德文诗集——《中国之笛》,里面收录了八十多首中国古诗。这部作品很快引发了另一位作曲家的灵感和共鸣。他从中选取7首唐诗,创作出了自己最喜爱、也最满意的一部交响曲。这位作曲家就是大名鼎鼎的马勒。马勒的交响乐是如何演绎唐诗的?唐诗被翻译成德文的过程里,又产生了哪些有趣的误会呢?著名音乐评论家刘雪枫老师将会解读其中故事,带我们见证一场划时代的文化碰撞。

在了解完唐诗与交响乐的特别故事之后,让我们正式回到初唐阶段,开始了解唐诗发展的真正脉络。唐初特殊的政治环境里,皇帝也很爱写诗,这是唐诗兴盛的重要原因吗?唐初的诗歌风格居然是延续六朝的绮靡之风?“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的特殊贡献又有哪些呢?上承阮籍、下开“李杜”的特殊诗人为何会是陈子昂?大家都非常喜爱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横空出世的,还是有着更深层的背景呢?唐初的格律革新,又会多大程度上促成后来的唐诗繁荣?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请到了北京大学的杜晓勤教授,他同时也是北大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唐诗的学术研究。在这一讲里,他将耐心地解答诸多疑问,帮助我们了解初唐诗歌独特的发展情况,为我们在后面几讲中与更多杰出诗人相遇而做好充分的准备。

经历了初唐的发展,唐诗的题材进一步丰富。到了盛唐,边塞诗成为一大特产。之所以用“特产”来形容,是因为只有盛唐的历史土壤、时代精神,才能孕育出数量如此庞大的边塞诗歌。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于赓哲认为,当时的文人对于边境战争,往往有两种矛盾的心情:他们既担忧慨叹,又心向往之。这一讲我们有幸请到了他来为大家介绍边塞诗。于赓哲老师多年研究唐史,有别于文学史研究的方法,他将站在历史研究的高度,从另一个精彩的剖面去揭秘大唐的边塞诗风采和民族风骨。

盛世之中,有人选择积极进取,也有人选择归隐山林。要论诗中的禅意,王维绝对是一座绕不开的高峰。他天生就是个“佛系”青年吗?所谓的“禅意”该如何理解呢?如果你读过《红楼梦》,可能还会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细节:香菱向林黛玉学写诗,黛玉让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大量阅读王摩诘的五言诗。作为诗歌入门级教材,王维的诗作究竟该如何欣赏呢?我们请来了复旦大学文学的骆玉明老师,他是古代文学的“国宝级”教授,将带着我们品味其中意趣。

唐诗中的“李杜”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特殊的精神情结,李白可以是说唐朝人的超级偶像,也更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的“时代偶像”。跨越千年去追寻李白,我们心中依然会有很多疑惑: 为何说李白是唐代特性最浓的诗人之一?李白传世的唯一书法《上阳台帖》藏有什么奥秘?在他飘逸旷达的背面,是否还藏有不为所知的隐秘心境?这一讲,我们特别邀请到了祝勇老师——他是故宫博物院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同时也是知名作家,学者,纪录片导演,著有《故宫的古物之美》《故宫的书法风流》等。他对李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尤其擅长结合书法、文物的全新角度来为我们再次剖析李白,读懂李白。

与李白同时期的另一位伟大诗人——杜甫,是非常著名的“现实主义斗士”,也是唐诗中不可不提的“诗圣”。那么,杜甫的真实人生有多少高低起伏?谁才是杜甫心中真正的理想朋友?安史之乱前后,杜甫又有什么离奇遭遇与悲壮诗歌?唐朝人和现代人吟诵杜甫诗有什么差异?我们邀请了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张静老师,她也是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华诗词学会诗教委员会副主任。她和她的导师叶嘉莹先生一样,对杜甫诗情有独钟,并对其进行了多年研究。在这一讲中,张静老师将与我们一起再次与杜甫相遇,不仅是了解他诗歌背后的特殊人生,更能深入体会到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呼声。

进入中唐,以白居易为代表的元白诗派崭露文坛。因为切中时弊、语言浅切,白居易的诗歌火遍大唐上下,“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为何民间、士人圈、甚至日本都爱白居易?白居易的诗歌有哪点最能击中大家的内心?唐朝之后,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开始有文人说白居易的诗“俗”,甚至“老妪能解”。研究白居易四十余年的清华大学谢思炜教授将在白居易这一讲中分享了他的研究心得。谢老师对白诗的用典数量、口语词和书面语的数量做了细致的统计,得出的结论恐怕会和不少人的认知有所不同。

在晚辈诗人里,白居易极为欣赏李商隐,曾说“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意思是来世愿投胎做你的儿子。李商隐和杜牧一同活跃在晚唐时期,虽然被合称为“小李杜”,两人的性格经历和诗词风格却迥然不同,一个清俊疏朗,一个瑰丽多情。这一时期,还有文风“轻艳”的温庭筠,开启花间词的先河。这种醉生梦死,在某种意义上是否是对初唐宫体诗风的回归呢?晚唐诗歌是否拥有自己的时代命题与特殊意义,并对后来的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方笑一教授多年专注于研究中国古典诗词,他将在晚唐诗歌一讲中对比讲解这几位代表诗人,为我们回答这些有趣而有意义的问题。

以上就是这次课程的全部内容。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细细聆听唐诗里的风骨与情致,与唐朝诗人们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相遇。

一曲听罢向长安

欢迎保存/截图下方海报

分享给喜爱唐诗的朋友们

文章作者

中读小秘书

发表文章27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9126人

中读课程打卡规则官方发布账号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盛世的咏唱

西川、张大春趣说唐朝诗乐

9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