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50年后《教父》重映,我们依然抢不到票
作者:中读推荐
2022-08-11·阅读时长3分钟
3231人看过
「教父三部曲」中的规则和秩序,直到今天都让无数人深深着迷。
在1998年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的
20世纪100部最佳美国影片中
,
《教父》位列第一;今年《教父》诞生正值50周年
,它在媒体和影迷心中的地位,仍旧不容小觑。
有人奉《教父》为“
男人的圣经
”,也有人将《教父》视为“
一个更高等的世界
”,「教父三部曲」中的规则和秩序,直到今天都让无数人深深着迷。
你若想要真正看懂《教父》,起码要经历
三个层面
才能真正理解当中的精神,而围绕这三个层面,无数影迷都曾加入这热烈的讨论。
第一层其实是最好理解的,因为它的重点关乎《教父》这个故事想要传递的内容。
相信大家对电影的剧情和角色都已经非常了熟悉,不论是隐忍的老教父维托,迅速成长的新一任教父麦克,间或流露的家庭温情,他们的表情细节甚至是每一丝心理活动,都让人大呼过瘾。
此前出现过这么一个说法,在看过《教父》之后,很多人都会开始思考:
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男人?
这个故事所代表的社会和人生,其实不管是东方视角还是西方视角都可以理解,因为简单来说,
它就是男性的个人成长史
。
看起来很边缘甚至是一开始不被看好的男孩,在家族危难之际或者说失势之时,迅速成长起来,
可以将其界定为一个以世道衰落为背景的个人成长及家族兴衰史,只不过它带有纽约街头意大利黑帮的价值观和做事风格。
也难怪无数人感慨,这部电影是男性必看。
备注:图为迈克回到美国后追杀法布里奇奥(Fabrizio,西西里岛的保镖,正是这个人出卖了迈克,导致他的妻子阿波罗妮娅被炸身亡)。迈克在一家披萨店里用霰弹枪干掉了他,不过这段镜头从未被使用。
当然,如果仅仅是故事的立意动人,对于名垂影史这样的赞誉,显然远远不够,我们对《教父》的理解必须要上升到
第二层:艺术手法。
事实上,《教父》从其诞生到问世,每一步都充斥着强烈的艺术风格,这恰恰促成了这种不可复制的鲜明符号。
当年还籍籍无名的导演科波拉,因为鲜明的意大利文化风格,被派拉蒙高层选中,原话说他:
“知道意大利人吃东西的方式,亲吻、说话的方式。他知道那种豪放的感觉。”所以,科波拉能够知道怎么向观众传达美国黑手党怎么说话、怎么做事。
电影也有幸请到了美国电影史上最厉害的摄影师之一戈登·威利斯,他为了让影片看上去符合科波拉所设定的20世纪40年代,使用了一种颗粒感很强的胶片,洗印出来看上去就像是旧时代的照片。
可能有读者会反思,即便是故事的创作与艺术性非常卓越,达到这种境界的电影也不少。
那么伴随着近两年来传统秩序不断瓦解,甚至各国的黑帮组织都在大众视野里逐渐淡出的历史浪潮中,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还要看《教父》这样的电影?
这就引出《教父》背后的
第三层也是最高层,对故事内核和来源的把握
。
比创作水平更高级的是,
它浓墨饱满的背后,从来都不只是打打杀杀,而是历史不曾认真讲述的侧面。
若放到上个世纪,黑帮与我们熟悉的政治人物和好莱坞名流之间关系也密切,但这些都逐渐被忽视。
如果看《教父》而忽略了这个背景,那么就没有能把握故事的真意。
在一切都越来越走向趋同化的今天,《教父》用诗意的方式给出我们一个逃离和观望的出口,那就是通过电影的视角,站在历史的浪潮中,深深靠近“
纷争,谈判,狂欢和死亡
”。
如今光影穿越半个世纪,这部经典又再次在我们面前展开,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错过在大银幕上见到它的机会,那你至少可以做到真正看懂它。
▼识别下图二维码
订阅《大旗虎皮·细说〈教父〉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