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什么书能随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一起寄给学生?

作者:中读推荐

2022-08-25·阅读时长12分钟

2835人看过
殿堂级艺术入门书,限时免费获取!

2017年夏天,清华大学的新生们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还收到了学校寄来的一份“厚礼”。

校长邱勇在致新生的一封信中写道:作为校长,我送给你们的第一份礼物就是《艺术的故事》这本。希望你们通过这本书懂得欣赏艺术之美,并在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美术家蒋勋曾说,  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
《艺术的故事》之所以能成为  清华新生美育第一课  ,与它在艺术领域不可撼动的经典地位有关。

作者贡布里希是艺术史、艺术心理学和艺术哲学领域的大师级人物。曾获得歌德奖等奖章,享誉世界。

这本书自1950年初版以来,被译为35种语言,全球畅销800万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好艺术的普通读者和专业人士。
有艺术家坦言,是《艺术的故事》开启了他的艺术之路。
英国艺术界的最高荣誉奖特纳奖的一位获奖者,安东尼•葛姆雷曾说,“15岁在校时我读到《艺术的故事》,又好奇又激情涌动。它将人类经验中艺术中心论的感觉植入我心中。”
大英博物馆馆长麦格雷戈对此书的评价是“我们这一代的每一位艺术史家,其  思考绘画的方式都几乎是由贡布里希塑造成的。”
这本书被译成中文版后,随即得到了国内读者的追捧。小红书、豆瓣、微博,随处可见对这本书的安利。有的读者看完后惊呼:  用生命推荐!艺术史入门必读!


 



可以说,如果你想接近艺术,看懂艺术,这本书绝对是一本  殿堂级的艺术领域入门书。
正逢开学季,我们决定为读者送出这本经典艺术史入门书。  无论你是在校生还是已经工作的人,它都能助你更自信从容地游走于艺术世界。
今天三联特意为读者争取到了500套图书,现开通/续费「三联中读·知识年卡」,我们就  免费送  你这本《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著 · 精装珍藏版)。
▼点击图片,立即入手



全书概括叙述了  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  ,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超大容量,接近700页,收录413幅高清彩图,装帧精致,纸页柔韧,阅读体验佳。英国费顿出版社授权独家出版,版本权威。
在这里,你能  用一本书厘清20000+年的艺术史。  在这里,你能听到  世界顶级大师亲授的艺术私房课。


美学爱好者的必读书

艺术创作者的案头书

艺术入门的第一本书


 



豆瓣高分9.6

15岁孩子也能看懂的艺术史

在豆瓣上,超过22000读者为《艺术的故事》打出了9.6的高分。

读者看完后评论:


“读完导论就想打五星。”
“如果能在更早的年龄段看这本书,也许会少走很多弯路。”
“这是一本让我读到几近热泪盈眶的艺术史论书籍。”
有人担心艺术史大部头读起来艰涩难懂,但是这本书可以让你放下顾虑。


 
贡布里希写作时贯穿此书的三个原则:
尽量  少用术语  语言浅易懂;
坚持  图文对照,  绝不罗列名单;
只在书中论述真正的艺术品,同时在选择艺术品时  保持客观。
他在序言中写道:“编写本书时,我首先想到的对象是  刚刚独自发现了这个艺术世界的少年读者。”
贡布里希对学术谦卑的姿态,打通了通俗读物与学术著作的壁垒。让对于读者而言拗口的名字、神秘的术语,瞬间变得平易近人起来。
比如,在引导读者体会画家如何费尽心思地调色时,贡布里斯这样说:
搭配一束花时,要掺杂、调换颜色,这里添一些,那里去一点儿,凡是做过这种事的人,都会有一种斟酌形状和颜色的奇妙感受,但又无法准确地讲述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样的和谐。我们只是觉得,这里加一点红色,花束就焕然改观,或者觉得那片蓝色本身还不错,可配上其他颜色便不“协调”,而偶然来上一簇绿叶,似乎它又显得“合适”起来。


 
虽然这本书的语言浅白易懂,但是作者并没有因此放弃对深刻的追求,书中有  密集而新鲜的论点。
贡布里希对具体艺术家、艺术品的鉴赏和批评毫不吝啬,他的眼光、学识和审美判断令人常读常新。他以质朴的方式,给了读者一场  难得的审美教育。
许多艺术领域的经典名言,正是出自此书。比如:
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
欣赏伟大的艺术作品,最大的障碍就是不肯摒弃陋习和偏见。


 
贡布里希的对艺术的见解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  大英博物馆馆长  麦格雷戈在15岁时读到了《艺术的故事》,从此能更自信地探索艺术世界。

法国卢浮宫馆长毫不吝惜地赞美《艺术的故事》:它就像《蒙娜丽莎》一样,饮誉世界,把知识和享受传给人们。

覆盖20000+年的艺术史
近700页+413幅高清彩图

书中记录着人类在地球  20000+年的文明痕迹,  在艺术中回望历史,游弋于伟大艺术作品的海洋。
史前洞窑绘画中世纪教会艺术,从新艺术运动实验艺术  建筑、雕塑、油画、木刻、陶瓷  等领域均有涉猎,包含  达芬奇、拉斐尔、梵高、伦勃朗、毕加索  等等众多艺术巨匠。
全书容量超大,多达28个章节。你想了解的  关于艺术的一切,几乎都能从此书中找到。


 

书中还收录了海量高清大图,整版全彩印刷,画质细腻,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大师作品。

掷铁饼者

约公元前450年

罗马时代的大理石摹品



达·芬奇

蒙娜·丽莎

约1502年

木板油画


 


 


弗美尔

厨妇

约1660年

画布油画



蒙克

尖叫

1895年

石版画


毕加索

小提琴和葡萄

1912年


画布油画
要厘清两万多年的艺术史,并不是一件易事。但是贡布里希对艺术史有着独特的思考。

不同于常见的将各种艺术风格、流派进行博物馆式罗列介绍,而是  从艺术品的变迁中理出一条线索。对每一个论题都给出了崭新的见解。

丢勒

画家之母肖像

1514年

黑粉笔,纸本


人们爱好美丽动人的题材,反对较为平淡的作品,这种偏见容易成为绊脚石。饱经忧患的肖像或令人望而却步,但是当我们能抑制住心中的不快,便能发现  丢勒的素描  栩栩如生,堪称杰作。


热里科

埃普瑟姆赛马

1821年

画布油画


绘画作品通常把马画成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的样子。可画家和观众都弄错了,  马四蹄离地时,腿是交替移动的,  否则无法前进。


拉斐尔

草地上的圣母

1505—1506年

木板油画



拉斐尔为《草地上的圣母》所画的4次草图

1505—1506年

速写本的一页;蘸水笔和墨水,纸本


画中圣母俯瞰两个孩子的表情令人赞叹。可是,如果看一看拉斐尔的手稿,就会醒悟,原来这不是他最费心的地方。他  一再研究圣母头部和圣婴身体的转向,  以求画面极端和谐。

 
贡布里希的巅峰之作

作者贡布里希是  艺术史、艺术心理学和艺术哲学领域的大师级人物,  曾获得歌德奖等奖项,享誉世界。
而他的前半生并非坦途。纳粹主义大行其道时期,贡布里希被划分为犹太人,遭到迫害,被迫逃亡。辗转来到英国,在瓦尔堡研究院谋得一职,薪酬微薄。

在贡布里希之子的回忆中,正是《艺术的故事》这本书改变了他们全家的命运。

贡布里希(1909-2001)

《艺术的故事》令贡布里希声名鹊起,并让他很快成为  牛津大学的艺术教授。  从此之后,他平步青云,并于1959年开始担任瓦尔堡研究院的院长,直至退休。
如果要问《艺术的故事》一书对贡布里希产生了什么影响?他本人是这么回答的:
“在那之前,我只是一名清贫的学者,和外界没有联系,在工作中也默默无闻。”
而在此之后,他说:“  人们都认识我,知道我是《艺术的故事》的作者,  但他们都不知道我还是一名学者。”



 
余华老师曾调侃自己靠《活着》活着,那么  《艺术的故事》就相当于贡布里希的《活着》。
尽管贡布里希还发表过很多其他著作,但真正让他从经济上获益的,还是这本《艺术的故事》,他的后半生也因此而富足惬意。
自1950年初版以来,《艺术的故事》  畅销70余年,多次再版,被译为35种语言,全球累计出售800万册。  这些数字足以证明全世界读者对它的认可。
2000年,《艺术的故事》被英美媒体评为  “20世纪影响人类的百部著作”中唯一艺术类图书
显然,这部经典艺术史书承担得起如此殊荣。


413张高清图解大师名作

近700页巨著

一本读懂20000+年艺术史

宜赠宜藏宜传家


书香人家不可或缺的经典著作  




▼点击图片,立即入手



如果不想错过这部殿堂级的艺术入门书,赶快获取  「三联中读·知识年卡」  吧!

不仅能免费获得  《艺术的故事》  (贡布里希著 · 精装珍藏版),还能免费解锁更多艺术好课、有声书。让你获得更系统的艺术敏感性训练,深入感受人类艺术文明,沉浸式体验寻美之旅!
《艺术的故事》可以随时品鉴,「三联中读·知识年卡」要如何使用?


01

这里是

“艺术爱好者”者的聚集地

 


如何更加透彻地“阅读”一件艺术品,并且理解艺术家力背后的深思?如何使用艺术的语言,以便描述和分析你所看到的艺术作品?如何真正而充分地领悟到艺术的精神世界?
如果你也是一名“艺术爱好者”,那么,恭喜!三联中读知识年卡,会是你今年最值得庆幸的一项精神投资:
这里有  200+艺术美育类好课  ,为你提供秋日的第一顿精神滋补。



 


《张敢·看懂西方现当代艺术》,为你全景式解读大师、名作、流派;

《发现毕加索》,开启现代艺术的奇幻之旅;

《艺术巨匠伦勃朗》,带你走进绘画史上的“荷兰黄金时代”


……
三联中读知识年卡可以  带你体验艺术真正的乐趣,  开启领略各种艺术体验的大门。
通过高校的教授和权威学者,导览整个学习过程,使全世界的博物馆、美术展览馆、教堂和寺庙都成为你的的乐游之地。


02

海量精品课程,


在细碎时间“努力提升”
若你还不是知识会员,也许会不解,为何老会员们都像参加接力赛一样续订它,有一位甚至已经续到了2041年……
三联中读的知识会员,到底有什么吸引力?



 



 



打开三联中读App,你会发现,它是  一片知识的丰饶之海  。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无数你感兴趣的话题,都能在这里找到成系统、有趣味的成套课程。



 


部分课程

我们  提供精神养料
当人们毫不迟疑地为漫威、迪士尼买单,也许你更有兴趣了解“电影”这门艺术的流派、思潮与美学,从此真正看懂好电影;当身边的人被抖音神曲洗脑并乐此不疲,也许你愿意借“古典音乐”,重新找回钝化的听觉。
除了多元化的精品课程,三联也注重  人文关怀和家庭氛围  。为回应读者们的需求,我们请了高校教授、权威学者,为孩子们专门打造了文学课、艺术启蒙课、历史课、哲学课,以及海量文学名著有声书。全家人都能在App里找到自己想听想看的好内容。   


不仅如此,这精神养料更可  在细碎时间丰富你的生活  偷偷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
或许,这是由于“打工人”的一种无奈——内心世界虽浩瀚广阔,可每日的活动范围,被局限在格子间一隅。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我们再也不能一天抽出2个小时、3个小时,腰背挺直地坐在课桌前记笔记,重回学生时代。
但当你兢兢业业完成一天的劳作,或许可以从敲打键盘的间隙中腾出一只手,点开这个天蓝色的App,摁下播放键——于是,层峦叠嶂的Excel与文档渐远了,洛可可艺术、塞纳河畔景象来到面前……

除此之外,等车、候机、睡前、通勤、发呆、饭后,在你将要感到兴味索然的那些时刻,请点开三联中读App,让这些有嚼头的好节目,把你的零碎时间编织成幸福的璎珞……

像一杯沁人心脾的桂花茶,又像是慢火细煨的老火靓汤,天长日久变成一种成瘾式依恋。那感觉,有点像——用上三联中读App后,就再也离不开了。
告诉你一个秘密:钻牛角尖时,听一段孔孟;心累了,宜抱紧老庄——



03

全网独家,


尽享“顶尖学者×三联原创”
三联请讲者,从不青睐自带流量的文化网红或知识明星,而更愿意选择  顶级高校里“最有资格来讲这一话题”的学者教授
为什么有这样的坚持?第一,高校任教多年的他们,更懂得如何将知识系统、深入浅出地讲给大家;第二,作为领域内极受认可的研究者,他们能第一时间掌握最前沿的观点。其权威的知识背景,也足以令大家学得放心。
许倬云、西川、陈嘉映、戴锦华、葛剑雄、樊锦诗……  这些智慧头脑的思考结晶,都将为你所用。


 
以这门大热的课程为例吧,  《看懂艺术,从学习艺术史开始》  为了更精彩地解读艺术发展的历史,我们请来了顶尖学者分享数十年的积累。
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的刘平老师,为我们带来  《中世纪艺术小史》,  一举颠覆你对“黑暗的”中世纪的想象。
以及,由清华大学建筑学毕业,美国Lone Star College《建筑艺术欣赏》课讲师刘丹博士,用建筑体系大全、建筑史百科和欣赏攻略,为你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建筑艺术”之旅。


更有延拓的课程,是三联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联手打造的  《发现毕加索》  课程,用一套课程的时间开启现代艺术的奇幻之旅;也有  《成为安迪·沃霍尔》系列课  ,一起进入20世纪流行文化之王的精神世界和他的波普艺术……


04

超高性价比,


永远不会亏的智力投资   
建议你权衡这样的性价比:用享受一次餐馆的费用开通知识年卡,换来的这顿精神筵席,足够吃上整整一年。
升级2.0后,三联原创课全线解锁,你的知识账户总价值已冲破6万元。


点击上图,解锁300+好课


这里有

300+人文好课

500+精选有声书

1000+好书精讲

1500+大咖说

400+听外刊

20+种三联有声Mook

30+种全网优质播客

……


充盈你与家人的碎片时间,实现高质量成长。




 
最重要的是,这些好课/好书还保持着一个远超市场同类产品上新频率的速度,  以天/周为单位上新
当然也不用怕好内容太多听不完,我们已经帮你算  了一笔账:只要听够2门课,就已经赚回入会费了  因此,想提升认知、为内在魅力加码的你,完全可以闭眼入!
用每天1元的价格,获得内心的诗意栖居。
作者:不知鱼
编辑:晨曦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中读推荐

发表文章92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230人

精选内容推荐,分享最新的热门好知识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