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鸿谷
2018-02-24·阅读时长21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544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徐小青
1986年进入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1990年转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曾任办公厅九号院办公室主任、农村部综合研究室主任; 1995年10月至1996年10月在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做访问学者,主修农产品供求与贸易分析和美国农业法案;1997年2月至今,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
能源与农产品争夺有限的资源
三联生活周刊:这一轮全球性粮食价格上涨,通过已有的材料看,是哪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呢?
徐小青:这一轮世界粮食价格上涨被公众广泛重视,可能与目前有8个国家因为粮食发生骚乱相关。非洲6个国家,亚洲的印尼,拉美的海地最近都因粮食短缺发生突发性事件。世界粮价上涨的原因很多,我们现在能收集材料进行分析的,有一个原因是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水和飓风等。2006~2007年度全球粮食总产量仍维持在21亿吨左右,与往年相比,变化并不大。但是,如果细致分析,约占总产量12%左右的粮食贸易量(约2.5亿吨,其中大米2800万吨,其余的小麦与玉米约各占一半)及其贸易国,变动就特别大了。小麦的主要出口国澳大利亚与加拿大旱灾,特别是澳大利亚连续两年旱灾,小麦产量减产一半,只有常年的47%,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小麦价格开始上涨。同时,全球的小麦、玉米和大米的库存都在减少,目前库存量只相当于消费量的15.1%,而联合国粮农组织给出的粮食安全标准是17%,目前的库存是1983年以来最低点。这是粮食供给面的情况,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自然灾害是短期因素,不可能年年受旱灾。
发表文章2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235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