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文轶
2018-02-24·阅读时长1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136个字,产生1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包克辛 1985年9月任国家计委经贸局外汇处副处长、对外经济贸易司外汇处处长;1993年3月任国家计委对外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司长;1998年6月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经贸流通司司长;2001年7月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投资司司长;2002年8月任贵州省副省长、常务副省长;后调至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任党组书记、总经理。
)
三联生活周刊:最近国际米价出现大的涨幅,表面看,由于我们国家在粮食问题上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因而亚洲米价此番上涨几乎没有影响,但从一个相对更长的周期,它对国内稻谷供需市场是否仍然构成潜在影响?
包克辛:目前不仅是国际米价,包括小麦、玉米、大豆和植物油都处于历史高位。2007年世界小麦价格上涨了112%,大豆上涨了75%,玉米上涨了50%,大米迟一些,但今年头一个季度就上涨了42%,势头还是很猛。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面对国际农产品价格的迅速上涨,必须隔断国际价格上涨传导至国内,同时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做好国内市场的供应保障。目前国家在生产、流通和进出口等各个环节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应对国际高粮价是有充分准备的。
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在粮食生产,再有就是政府对市场的有效调控。在粮食生产方面,基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我们看到政府这些年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通过耕地保护、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加大补贴力度和政策扶持等举措,粮食生产呈现出稳步发展的好势头,实现了“紧平衡”的自给自足,为从容应对国际粮价上涨创造了有利条件。
发表文章1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751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