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伟
2018-02-24·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354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夏里亚宾是俄罗斯著名的男低音,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歌剧《鲍里斯·戈多诺夫》在20世纪初构成巨大的影响力,某种程度就因为他在其中的表现力。夏里亚宾患败血症,1938年4月12日逝于巴黎,活了65岁,今年是逝世70周年纪念。他1935年曾到中国几大城市巡回演出,当时红极,音乐界许多老人对他印象深刻。其实上世纪30年代,他的声音已经在频繁的商业演出中衰败了。
夏里亚宾1873年生于喀山,我找到音乐出版社1956年出版的一本尼库林著、范乐珊译的《夏里亚宾传》,对他早期生平介绍得比较清楚。他15岁开始在喀山的剧院里唱过场角色,然后参加流浪剧团,1891年18岁先到第比里斯加入一个合唱团,在这里被著名男高音乌萨托夫(Dmitrij Andreevich Usatov)发现。在乌萨托夫辅导下,他进了第比里斯歌剧院。1894年乌萨托夫推荐他到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剧院拖到1895年春天才接纳了他一年,唱了两个角色——达尔戈梅斯基的歌剧《水仙女》中的磨坊主与格林卡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中的鲁斯兰,均未获成功。随后他到莫斯科加入马蒙托夫歌剧团,在这里走上了成功之路。
他演唱的第一个成功角色是1896年首次诠释格林卡歌剧《伊凡·苏萨宁》中的苏萨宁,第二个成功角色是1898年首次演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歌剧《普斯科夫姑娘》中的伊凡雷帝。1899年夏里亚宾转入莫斯科大剧院,他在大剧院唱《鲍里斯·戈多诺夫》已经是1904年,之前,1902年他已经首次登上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舞台,演唱意大利作曲家博伊托的歌剧《梅菲斯托菲勒》中的魔鬼梅菲斯特。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545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