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罗哲文:营造学社最后一位古建专家

作者:吴丽玮

2018-02-26·阅读时长6分钟

46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393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吴丽玮)


( 古建专家罗哲文 )

营造学社的特殊选择

1940年夏天,四川宜宾《金岷日报》上刊出一则招员广告,中国营造学社需要招收一名擅长美术、书法的练习生,协助专家们整理资料和测绘古建筑。在报考的几十名考生中,16岁的罗哲文被录取了,由此他成为营造学社培养出的最后一名古建专家。

1940年秋天,国立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中国大地测量所、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等高等学府、研究机构开始陆续内迁至宜宾的小镇——李庄镇,直至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才陆续回到原地,当时的宜宾也因此同重庆、昆明、成都并列为四大抗战文化中心。营造学社创立于1928年,得到了美国利用“庚子赔款”设立的对华专项基金“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赞助。创办人是朱启钤,曾在清朝末年和军阀政权中担任要职,担任过袁世凯登基大典筹备处处长。朱启钤利用自己在北平的号召力,邀请了社会各界参与到营造学社中来,包括财界、政界、学术文化界、建筑界知名人士和营造厂商等。1930年,梁思成加入营造学社。营造学社得到各方照顾,参与了大量古建筑维修工作,与“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一起修缮了北京的大量古建筑,逐渐成为国内古建筑研究和维护方面的领军力量,在当时,任何官方机构都无法与之相媲美。1937年日军占领北平前夕,中国营造学社计划南迁昆明,朱启钤没有随学社前往。在战火中失去资助的营造学社陷入低谷,社员骤减,仅剩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及刘敦桢、刘致平、莫宗江、陈明达。

文章作者

吴丽玮

发表文章9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11人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