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3-06·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022个字,产生1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幼儿园师生一起做手工。孩子可以通过玩具认识成人世界
文 / 张月寒
玩具,英语为“toy”,有时可理解为一个非常容易让人鄙视的词,意为“受人操纵、让人玩弄的玩具”之意。但在童年时,它却是一个极干净、极纯净、对于孩童时代的人们几乎是唯一指代快乐的词。
三毛在《塑料儿童》中曾描述过一种因时代变化发展,当代儿童已不像她从前那样可以体会到大自然和狗尾巴草的户外快乐,而只圈禁于电视和零食的人工快乐。——在三毛和荷西一路欣赏沿途景色的时候,亲戚们的孩子闷在后座看漫画;他们在野外饶有兴趣地点火烤肉的时候,孩子们催促回去看下午三点的电视长片。最后,在文章结尾,当三毛在厨房信手插着今天从野外采来的野花时,电视机里正传来“可口可乐”的广告声。“这一代还能接受狗尾巴草,只是自己去采已无兴趣了,那么下一代是否连墙上画的花草都不再看了呢?”三毛感叹。同样的场景位移到现代,今天的儿童则更是在iPad、手机屏幕以及各种商业化的玩具中“乱花渐欲迷人眼”。他(她)们似乎更加丧失了儿童所最能具有的活力和创造力,被虚拟现实中的虚拟娱乐淹没了。
以前,玩具是一样可以传承的物件。祖父、祖母的玩具甚至可以传到孙辈。在欧美国家,父母将自己的童年玩具传给孩子是一种温馨的传统。今天,玩具的更新换代之快已经为很多父母造成了苦恼,此刻流行的玩具没多久就可能过时,最新最热的玩具总是价格不菲。诚然,现代孩子也许享受了更多的物质充裕、科技便利,但是,某些最传统、最简单的童年乐趣他们是否丧失了?比如说,在楼下和同龄小伙伴们一起爬树、打架、充满创意地“闯祸”和“捣乱”,在这种成群结队的集体喧闹中锻炼了领导力和最初人际关系的形成和维护。同时,由于旧时玩具匮乏而激发出孩子们自己制作玩具、创作游戏的那种创造力、想象力以及执行力,现在是否也很难得到了?
发表文章6068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47999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