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九
2018-03-06·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885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5月22日,国务院转发《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该《意见》由财政部、发改委和央行共同发布,旨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引擎。紧随其后,发改委和水利部等部门宣布首批12个社会资本参与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力争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住建部等部门也鼓励地方运用PPP模式推进公共租赁住房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也就是业界俗称的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主要适用于政府负有提供责任又适宜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具体而言,是指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由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择优选择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相应对价,保证社会资本获得合理收益。
去年以来,中央政府和各部委密集出台了多项鼓励PPP模式发展的政策文件,财政部和发改委还分别发布了PPP模式的指导意见和合同模板,对于PPP模式做出了相当详尽的规划。作为一种在西方国家已经十分成熟的模式,PPP突然在中国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当前的中国经济需要依靠基建投资来实现稳增长的目标,但是在政府税收和土地财政放缓,以及融资能力下降的背景下,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来完成大规模的基建投资规模困难重重。而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之后,能够弥补地方政府的融资缺口,某种意义上看,PPP模式可以理解为社会资本对地方融资平台的一种替代,也是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一种手段。另外,PPP模式也有助于减轻政府的当期财政支出压力,政府以运营补贴等作为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的对价,能够将社会公共品的支出压力平滑分配至以后不同的年份,缓解政府当期财政支出和债务压力。
发表文章412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3718人
在嘈杂的时代独立思考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