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03-07·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540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2014年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处在大数据发掘的起点上。互联网巨头纷纷染指,一年中大数据产品相继推出,却在年末A股的“一九”疯牛中显得生不逢时。既然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为什么大数据的测试水平和散户相差无几,满仓踏空?
每只大数据产品都背景不凡,历史表现优异。百发100模拟2009年至2014年11月27日的收益率高达825%,5年中只有一年负收益。2014年这仍是一只炙手可热的黑马指数,截至11月27日收益高达66%,即使降息后,百发100仍未被大盘落下,一个月内上涨34%,当之无愧的选股神器。但另两只,中证腾安与大数据i100指数就未能坐上降息后的“井喷”行情。上涨指数600余点的“井喷”中,腾安指数几乎是原地踏步,而大数据i100指数非但没涨,截至12月26日,大盘蓝筹的翻倍行情中,i100还略有下跌。
时乖运蹇,或许是大数据产品在暴力行情里的写照。腾讯与济安金信公司合作开发的腾安价值100指数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股,虽然每次调整数量不限,但6月16日调整时,恐怕没有人也没有电脑敢于预测中国股市的风格转换会以如此激烈的方式展开。按照该指数的选股原则,发掘的是价值遭低估的“优等生”,及至12月16日样本股再次调整时,专家委员会和电脑面临的恐怕就是剔除这些价格翻番的大蓝筹的任务。可市场里热潮涌动,火力仍集中在这些价值被过度发现的大盘股上。百发则因样本股调整机制避免了跟不上市场脉络的尴尬,其样本股每月一调整。但同样是一月一调的大数据i100的失常就令人不解,该指数自2010年2月1日诞生至2014年9月12日上市,上涨了286%,同期沪深300指数收益为-24%,甚至不可一世的创业板也只有53%,可见这是一个经受了验证的好指数。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2966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