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rist
2018-04-08·阅读时长1分钟
纵观红楼梦的故事,会发现一个很诡异的现象:没有新生,只有死亡。从开篇到八十回终了贾家没有一个新生命诞生,只有不断的死走逃亡,从现实主义观点看这于理不合,应该是曹公有意为之。
根据《红楼梦人物谱》统计,红楼中有721人,书中第六回说“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第五十二回中麝月说“家里上千的人”,可见荣宁二府上下加起来有数百人之众,整个红楼梦故事前八十回时间跨度长达十五年,里面写了很多婚丧嫁娶、节庆祭祀活动和大量日常生活的细节,却没有写到一次新生儿的降生(巧姐勉强算),这是不合理的,况且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说贾家“生齿日繁,事务日盛”,可见贾府人口规模是不断扩张的。从书中统计贾家族谱也可以看出来,第一代贾源贾演二公繁衍到第四代玉字辈有十四位子孙,第五代草字辈也已有十七位男丁,所以贾家并非没有新生命降生,很明显作者避而不写,略而不谈。
与之相反曹公反而预言并描写了一连串的死亡和离开。有秦可卿不可言说的离世,有瑞珠的触柱,有金钏的投井,有鸳鸯的悬梁,有尤二姐的吞金,有尤三姐的刎颈,有贾瑞的相思害命,有秦钟的情病亡身,有香菱的宿命难逃,有晴雯的血泪凄凉,有元春的繁华突逝,有迎春的殒命豺狼……
鲁迅在评价红楼梦时说过“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的确如是,曹公借宝玉的眼睛看见了许多死亡,也借他的口和手抒发了对生命易逝的无力和沉痛感,“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红楼群钗都是归入薄命司的,这种前提设定残酷又真实。
不光有死无生,红楼中更直接写了对新生命的扼杀:王熙凤好不容易怀了一个男孩,到了六七个月还是掉了;尤二姐怀了贾琏的孩子,被庸医胡君荣用猛药打掉了。红楼梦故事情节有受金瓶梅的影响,金瓶梅里李瓶儿为西门庆生的儿子官哥被潘金莲设计吓死,吴月娘生下的遗腹子孝哥则大彻大悟出家。红楼梦比金瓶梅更决绝,没有一个婴儿降生,断绝一切新生和希望。
红楼十三回里秦可卿托梦有句诗“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黛玉葬花词最后两句是“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春花凋谢后有秋天的硕果,今年花谢后明年花更好,但对一朵具体的花来说,它凋谢了就不再了,时空湮灭了它曾经美丽鲜妍的存在,它已永恒死亡。
发表文章41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2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