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投稿】微信群

作者:青言青语

2018-05-06·阅读时长2分钟

472人看过

前阵子,我组织了一个十多人的英语小沙龙,用一个微信群就完成了;一个朋友以前是厨师,现在成了全职妈妈,因为手艺特好,用一个微信群,施展了她的一番手艺并换取了一点收入;我读书的时候,老师要通知家长啥事情得挨家挨户地打电话,现在,微信群上发送一条信息就完成了。以前想抒发一点什么观点感想,除非得洋洋洒洒写上一篇稿并被录用发表,现在建一个志同道合的微信群,谈天说地,无不畅快!

的确,网络的意义已不止沟通便捷,它可以成为现金流渠道,商务工具,创业平台……

数了数,手机里大大小小的微信群一共得有十多个,家长群、家庭群、购物群、邻居群、同学群、好友群、闺蜜群、学习群、活动报名群……各个群各施其职,与群成员的关系亲密程度,决定了这个群的活跃程度。更甚的是,由于群聊已占据大部分的微信沟通,如果突然对着一个人私聊,似乎是在说一件极为神秘且隆重的事,就犹如一群人在谈话,等人散了,我悄悄地挨近你,凑近耳旁窃窃私语了一件事。

每个微信群总有一个同样的现象,不管成员人数多少,经常发言的,总是那几个人,其他的偶尔冒个泡,或者插一两句话,也有的终年潜水,默默旁观。

我儿子的作文老师很有个性,他建了一个家长群,两百多人,取名“疯子群”,原因是老师总自嘲自己为疯子,不按常理出牌。他对经常潜水不冒泡的,对只领红包不发红包的家长一并踢出疯子群,有的出去了几天又再加回来,有的一去永不复返。老师自个儿解释这么做的原因是:他想要一个活跃的群,不像大多数微信群一样,名存实亡。老师也很强调为人处世,你整天赖在群里领人家的红包,却没有礼尚往来,这是不对的,家长的为人处世直接影响到孩子,所以,老师从源头抓起,直接教训了这一部分家长。好在老师一向威望高、三观正,对孩子们的教育是尽心尽力,所以不管他怎么“撒疯”,家长们都心服口服。有时老师会在群里“胡言乱语”,如何做人如何育儿长篇大论一番,然后一些家长纷纷打赏,发红包给老师。老师从不推辞,照收不误,然后将收到的红包,又撒钱似的发回给大家。老师还经常在疯子群上给家长布置作业,题目经常是围绕着某个孩子成长中的问题,让大家发表见解,写不出的,可以发一红包代替,没写作业没发红包的,还会被老师一个一个的@出来,跟以前读书时没交作业被老师点名似的。老师最近游走四方拜访战友,于是疯子群摇身一变成为旅游频道,每天都是老师从远方发来的小视频,有的还配上解说,这里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这个疯子群,对老师而言,已不仅仅是他与孩子家长交流沟通的平台,他把家长们当作挚友,他可以畅所欲言地分享、交谈、抒发……是每天陪在他身边的,一个无形却有人性灵魂的好友。

老师的疯子群,能称得上手机里最为活跃的微信群了,每天至少一千多条信息,从没落下过。与之相反的,一个始终寂静无声的,确是一个高中的同学群,尽管大家已相识二十年。

某天突然一个同学把我拉进了高中的年级群,进门一看四百多号人,汇集各界精英。第一天相见,大家都热情地打招呼寒暄叙旧,好不热闹!渐渐地,就只剩一小部分固定的发言者,再渐渐地,大家都沉默了……感情依然牢固的,一贯私聊;久无联系的,寒暄后依然再没联系。

网络是拉近了你我之间的距离,但真正把我们紧紧捆绑的,不是哪个时代哪种工具,而是你我之间一直不变的共鸣与情感。而网络,只是把我们因为感情淡薄而难以说出的言语,变得理所当然。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青言青语

发表文章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人

越努力,越幸运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