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05-17·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52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据农业部的统计,今年10月,我国植物油价格同比上涨34%,高档油如花生油和橄榄油都涨了70%。就是在这样的巨幅上涨下,11月批发市场又迎来了新一轮调价,多种品牌的食用油纷纷调价,上涨幅度普遍在10%左右。
和猪肉一样,食用油涨价的主因也是因为原料减产,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1月的预测,今年主要油料大豆产量预计为1400万吨,比上月预期再有减少。而2006年,中国的大豆产量为1597万吨。市场上甚至还有传言,今年大豆的产量甚至不足1300万吨。食用油的另一主要原料油菜子也面临着大幅度的减产,主产区内蒙古、新疆等西北地区受干旱天气影响,油菜子产量大幅下降,预计减产幅度在10%?15%。发生在我国北部的大旱成为油价上涨的决定性因素。
9月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秋季油菜子的收获季节,大豆的收获季也是从9月开始。通常,每年的收获季节供给一下子出现,价格会跌入一年中的低谷。可今天,大连期交所的大豆从7月底便开始涨价,且涨势迅猛。到了9月中旬已经从3350元/吨上涨到4100元/吨。收获季度开始只是使高涨的价格有一个短暂的回调,随后主力合约的价格更飞涨到11月初的4600元/吨,至此价格已经接近去年最低价2400元/吨的两倍,比去年同期价格高出了50%。而豆油的价格更逼近万元1吨,是去年价格的两倍了。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66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