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苌苌
2018-05-25·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832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帕慕克的小说《我的名字叫红》、《雪》奠定了他作为欧洲核心作家的地位 )
欧洲有那么几个——由于当地某位优秀作家的作用——让你一看到名字就和“忧郁”这种情绪产生通感的城市,比如巴黎,比如布拉格,比如圣彼得堡,如今,又多了一个伊斯坦布尔。在自传《伊斯坦布尔》中,帕慕克费心尽力,向读者传达他在住了一辈子的城市所感受到的忧伤。一座城市拥有一位能够读写她灵魂的作家是多么幸运。去年他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致辞中谈到为什么写作,其中就说到:“我写作是因为我想让其他的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了解到我们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我们还将继续生活下去。”而在这个眼看阳光明媚、树木忽然间长满叶子的4月,终于可以读到此书的中文简体版,想到它的作者,正因本国民族主义者的疯狂威胁,迫不得已选择流亡美国,不免又添了一层忧伤。
2003年,帕慕克在他的小说《我的名字叫红》、《雪》中奠定了他作为欧洲核心作家的地位后,出版了他的自传。书的畅销说明它好看,文字优美,图文并茂,可以满足你对一个成功作家的窥私欲和对他成长之路的好奇。他谈到那个孕育了他的因修建土耳其铁路而暴富但又日渐衰落的家族,有族长般威严的祖母、和哥哥之间为了争宠的战争、性意识的启蒙,多少成为他的《新人生》蓝本的美丽而伤感的初恋;还有黑白照片中长得好像40年代影星艾娃·嘉德纳的优雅却抑郁的母亲、喜欢文艺有些风流的父亲,他的理想在1972年的冬天如何从当画家变为当作家(10年后他在30岁的时候终于出版了第一本小说,不过书结束于他确定理想的时刻)。帕慕克用绘画者一般的目光,刻画了美丽如画且神奇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写到那场几乎烧毁了岸边所有帕夏留下来的木制别墅的大火。不过你也许更喜欢看到像宫崎骏动画片场面的效果——半夜巨大的苏联军舰从黑黝黝的海里浮现像浮动碉堡一样静静地飘过他的窗前。一个好作家是能够耐心地花费多年时间去发现一个内在自我和造就了他的世界的人,这本书是对这句话最好的回答。但并不仅仅如此,对于厌倦了那种过于自恋的自传的读书人来说,书也是好看的,它是关于伊斯坦布尔的命运之书,而且敢于正视一个国家文明衰落所带来的精神苦难 。
照片和细密画上的老伊斯坦布尔如此优美,令非本地读者也能感受到她从繁荣滑向衰落的凄凉。有些感觉中国读者应该是心有戚戚的,帕慕克把那种我们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从写作技术上讲)的深刻而忧伤的生存体验描述了出来。20世纪初,在我国辛亥革命时候,也正是奥斯曼帝国土崩瓦解之时。在此之前,老大帝国的地位早就随着政权的衰败和因此导致的国家实力和国民素质整体下降而失去了。摆在落后国家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现代化或者灭亡。只能选择现代化,在现代化竞争中占据了优势的西方成为世界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国家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一场由中心向边缘渗透的悄无声息的文化战争,由此带来了冲突与迷失。在我们国家比较封闭的那段时间,土耳其一直在被西方文化半殖民进程中,一个历史悠久曾经吸引无数东方学家前往的城市逐渐变得孤独与零落。1952年,帕慕克就出生在这种尴尬之中。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